返回列表 发帖

“超越肉身”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美国)展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5 编辑 “超越肉身”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回(美国)展 20120306133223_82e6b57017a2c3aa9ba5eb6331906324.jpg 展览城市: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 策展人 : 甘一飞 学术主持:沈揆一 特邀批评:吴鸿、海伦·B·梅丘 展览时间:2012-03-29~2012-04-29 开幕时间:2012年3月29日18:00 展览地点:美国豪尔德学院罗斯美术馆 地  址:美国马里兰州哥伦比亚市 参展人员:尚杨、高小华、秦明、甘一飞、朱毅勇、胡峻涤、邱光平、李新建、栗子(余丽)、徐泽、刘芯涛、廖真武、马林、王晓璐 主办单位:中国成都蓝顶艺术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美国豪尔德学院罗斯美术馆 巡回展第一站 时间:2010年12月—2011年1月;地点:意大利斯波内多市美术馆 巡回展第二站 时间:2011年6月—2011年7月;地点:意大利西西里岛帕勒莫美术馆 巡回展第三站 时间:2012年3月—2012年4月;地点:美国豪尔德学院罗斯美术馆 巡回展第四站 地点:中国台湾台北 巡回展第五站 地点:中国北京   以美籍华人艺术家、批评家甘一飞教授为策展人、中国蓝顶艺术教育咨询公司主办,美国豪尔德学院罗斯美术馆协办、由美籍华人批评家沈揆一教授任学术主持,著名批评家吴鸿、海伦B.梅丘为特约批评的《“超越肉身”- 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巡迴(美国)展》(“超越肉身”展)将于于2012年3月29日在美国马里兰卅哥伦比亚市豪尔德学院罗斯美术馆隆重开幕。“超越肉身”展是继2010在意大利罗马近郊的斯波莱多市美术馆举办的《穿过-中国当代艺术展I》和2011年意大利西西里岛帕勒莫美术馆《穿过-中国当代艺术展II》的延续,并以上述展览为基础而形成的国际巡迴展。   此次艺术大展是由重量级画家尚扬、高小华、秦明、甘一飞、朱毅勇、胡峻涤、邱光平、李新建、栗子、徐泽、刘芯涛、廖真武、马林、王晓潞等十四位艺术家的作品构成。参展作品围绕着肉身与精神、束缚与解脱、个体与集权、传统与发展诸命题,展开对当代语境中人类的生存状况的呈现、剖析,试图从多维的角度来破解人类文明发展宿命怪圈的魔咒,拓宽人性精神在当今社会文化中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   从参展艺术家的阵容中,艺术家年龄跨度几乎涵盖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近三十多年的时段,画家们均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各阶段崭露头角,并在国内、国际艺术舞台声名显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引后浪” 的艺术家梯队正在形成。十四位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特别是架上绘画发展的现状。他们作品鲜明多样的风格和启迪智思的内涵为美国和国内观众提供一个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生理切片。   中国美协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尚扬先生的以《董其昌计划-系列》为主的作品溶现代精神与传统书法意趣为一炉,抽象表现与中国笔墨直抒胸臆的手法并置。其作品也因此为观者呈现了一种被解构的传统原素与现代精神互补共进的可能性,以及对当下人文精神缺失的忧患。很明显,尚扬作品这种形而之上的表现内容与光怪陆离的现实保持着较大的距离,但客观上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深层思考人文精神与当代语境如何对接的悬案。曾为四川画派主将的高小华、秦明、朱毅勇的参展作品都以人物为画题,但表现手法与主题立意则各自为阵。高小华曾与罗中立、程丛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为中国伤痕艺术创始画家,后留美多年,得西方油画艺术真髓。此次加盟的作品有现实题材与画室人体。高小华的作品继续关注着中国当下现实民生、浮世生态。表现手法愈加简约洗炼,个人风格更加强烈突出。秦明的《黄公望》以虚引实,用中国书法抽象表现的笔意再现了元代大家黄公望洒脱飘逸古代文人布衣的神采。秦明又在他超现实意味的《人体系列》中试图为观者打开一个解读虚幻表面与内在真实之间关系的通道,主题的哲理性探求十分明显。朱毅勇的《黑白日记》和《盖碗茶》均以女性人体为画面主题,相比他以往的作品在形式上更加单纯,技法也有新的突破,画面女性优美典雅的身躯所传导的东方意韵十分鲜明。如果说他作品不求直接再现当今现实,那么他的优雅人体尤如一曲曲对人性精神的婉约奏鸣。 策展人甘一飞在美执教二十多年,仍执着于艺术的哲理性和文以载道的社会性。他的参展作品有《动物本能系列》和后极简主义的《无极系列(Infinity)》。甘一飞《动物本能系列》以猛犬血腥撕斗和妥协交欢为画面主题,似乎想以犬隐喻人际、国家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探讨各矛盾体之间相互争斗又互为存在前提的辨证关系。他的《无极系列》似乎也想表现这种阴阳矛盾体内部的扭曲、纠缠和延续。《无极系列》画面中灵蛇般扭曲的金属管即象是后工业文明冷血的物质符号,又似乎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暗喻着生命形态或精神形态在这无止境的循环往复中挣扎的宿命。 胡峻涤应用了中国画灵动洒脱的意笔手法,创造出既不失油画色彩造型魅力、又兼具国画水墨韵致的艺术形象,他的《惑》系列作品被选为画展主题招贴。画中的人物呈现的灵与肉,动物性与与社会性的纠结与缠斗给观者制造的精神体验正好与本展的主题暗合。 邱光平的参展作品《大湼盘.重生》是一幅纸本横卷,也是他正在创作同名油画作品的副本。此件作品取材于他2011年藏区采风的经历。此件宏篇巨制之作的磅礴气势,连同他其它以马为题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挑战着观众常规的视觉经验,以超现实和巴洛克式的绘画语言描述着肉身与灵魂、绝地与新机互相争斗的现实困境。 李新建川美毕业后,先于西藏洗涤心灵,后旅居法国多年浸淫于艺术之都巴黎。他的作品得东西文明真传,又以全新视野关注当下和介入现实。作品中生猛的各色形象充满了对生命活力的颂扬和对世俗欢愉的肯定。《白浪》中在天安门翻跃栏杆的男孩嘻戏的身体语言,似乎告诉读者没有什么禁忌不可以逾越。与李新建张扬激越的艺术形象相反,80后画家栗子(余丽)的作品则偏重人性的悲剧性阐述,宗教性意味浓郁。她的《迷失》、《爱比死更冷》和《月亮亏盈》等系列作品呈现出的冷寂、虚幻、阴柔等意韵似乎是一曲曲对脆弱生命的吟叹,让人们反省静思生命真正的意义。同样在北京的画家徐泽,作品貌似“溪山清远”式的中国传统山水画,以简远淡泊的意境为表象,而从内部通过画中细节暴露了当代社会天灾与人祸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暴力和破坏的现实。刘芯涛的作品却以私密空间、都市夜景为切入点,试图从微观的病理分析来破解宏观人类生存状况的大难题。廖真武参展的《冥之物语》系列创作灵感来自几年前四川地震灾害的心灵创伤。但他画中人物形象所涵盖的人类悲剧性又远远超过具体自然灾害的客观描述,因而更象是对宏观人性精神状况的追问。旅居意大利罗马古城的马林,虽身居西方古文明之都,但心系故园,用他的作品将两大文明作一个对接的尝试。马林的《对话》系列则是此种尝试的结果。他的《肉身感受》和《针炙》等作品将东方元素与人体符号并置,试图寻找肉身的现实救赎。艺术家王晓潞是参展画家中最年轻后起之秀。她的作品体裁广泛,装置、架上、多媒体都有涉猎。这次参展作品以女性题材为主,她的《伤痕》系列通过画面肌理和变型处理后的女子肖像,揭示女性内在心灵和外在肉身遭受伤害时所面临的无助和失语,以期唤醒社会沉睡的良知。   如何总体上解读如上参展作品,批评家吴鸿在他的为本展所作的专论中如是说:“......他们的作品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一条主要线索,那就是随着身体(肉身)的不断解放、打开,个体权利、价值的不断觉醒,作为艺术家主体的个体意义也随之不断加强。个人的情感、个体的权利在与社会、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相碰撞的过程中完成了其自身作为一种“身体政治”隐喻的价值”。又如本展学术主持沈揆一所言:“......超越 (肉身)正是传达了当代中国艺术家通过身体—“肉身”- 或者抽象化了的人与周遭生存环境的关系来诉求对人和人的终极价值的认知”。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5 编辑 超越肉身?全是肉身吧。。。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25 编辑 都开始 国际化了 。。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