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意识这个词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扩展为“意图”,是一种经过包装的“意志”能量。 348720_1409548286P9YL.jpg
唯一能与意识艺术一拚的或许只能是音乐,然而音乐更多的是激发协同一份感觉和感受,并不直接展现意识。远古人类创作的岩画所展现出的创作者清晰的意识,在后来漫长岁月里长久被丢失,直到上一个世纪以后才被逐渐找回,而赶往网络时代。只有进入网络时代,人类才能将意识的直接展现转化为艺术样式,而无需过多地借助物质材料。如同非网时代一样,意识依然在调动着物质材料,但只有在网络现实中,意识才可以最终摆脱物质材料的制约,直接展示自己,并且是以一种此前不可想象的艺术方式。 二维码.JPG
    既有艺术制度下意识展现自身的机制是,人首先能认知到艺术概念并能模仿到他人既有艺术品生产的过程,基于各种原因和需要,人产生出制作艺术作品的意识,本来它是在人的大脑里产生的,通过大脑中的人类行动机制调动人体、并调动其他人一起,通过运用各种媒介物质材料和一定方法制造出新的事物实存,由此进入现有人类艺术制度规定认可的艺术品序列。这些事物实存会携带上意识的原始内质――或彰显或隐晦、或明或暗、或多或少――传递出来,这其实也是以往识别艺术样式和艺术风格的重要判断途径。艺术创作分二种情形:一种是有预设,一种是没有预设。有的预设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得到完全控制,有的可能在过程中失去一定控制、但结果倒也不坏;有的是随性而为、漫无目的、到哪算哪,就重在过程(以及体验),但是也须止于当止。这中间,如果物质形态上模仿其他实存物的,意识就会被更多地隐藏起来而不易为他人发现,观者的目光会被物质材料自身吸引,并引发其审美趣味的或意识形态的反应和评价――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艺术作品一旦进入公众视线就与艺术家本人脱离了”的判断和要求之原因,事实上,许多艺术家并不会去拼命阐释自己创作的意图,而是处之泰然:你们爱怎么想就怎么想、爱怎么评论就怎么评论,更多的作品解读和阐释工作被交给了批评家、机构、画廊、美术馆、艺术馆、收藏家――它们是艺术权力结构的有机部分,而许多观众则可能会表示“完全不明白这些艺术品”“为什么这也会是艺术”,当然还会有许多观众会由观看欣赏艺术品而获得许多收获和良好感受,尽管这些收获与感受彻底偏离了创作者的原始意图――误读不可避免,但误读也有误读带来的好处,何况有的艺术创作就是特意让人们不断误读,在持续的误读中积累起更多的超量文本,使得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不断生发、增值。然而无可否认,更有一些艺术作品未经阐释即完全可以让观者直接领悟、强烈感知到作者的思想意识,尽管不会是全部但是基本上也差不多,这里的情况相对要复杂一些。有的作品创作比较直白,有的保留作者意图的痕迹比较多,有的则是巧合或暗合,这往往取决于艺术家的创作策略――有的创作完全就是只针对收藏家和机构、评论家等特定受众而进行的。

1332820857_76683700.jpg (26.8 KB)

1332820857_76683700.jpg

20140614052508bcdf5.jpg (32.11 KB)

20140614052508bcdf5.jpg

4141409527215638.jpg (211.83 KB)

4141409527215638.jpg

TOP

非网时代的物质材料之为艺术媒介,具有不可不愿的二重性:肩负传递和承载观念意识,同时无可避免地展示出物质的自我存在。毫无疑问这交织在一起共时共存的二重性既干扰和约束了艺术家的创作,也阻碍了观众的欣赏。材料的物质媒介身段与职能,决定了它既指向所指,也同时指向作为能指的自我存在。观众对艺术品的迷茫和误读被津津乐道,而艺术家(无论真伪艺术家)则获得了豁免权:没有人会指责艺术们的“误创”或认为这是一次欺世的“忽悠”,反而会被接受理解为超常的突破和发挥、创造――“艺术家是厉害的,比起我们来仿佛是最接近创物主[这神],我们无法认训和欣赏艺术品的问题只能是出在我们自己身上”这样的自我责备是常态――或者被解释为偶发性和复杂性,而每当此时,艺术家们就会装聋作哑或顺水推舟,总之不会自斥脸面。于是如果有任何作品解读障碍的话,那么其原因必然只是存在于观者身上。阿瑟•丹托信誓旦旦地宽慰艺术家“什么都行;没有艺术品会跌出艺术史之外”,在这个一剑封喉规训了全部观众的绝好借口下,许多艺术家装逼兮兮地、高深莫测地宣布从不说关于自己作品意义价值阐释的任何一句话,声称一切交给观众、交给艺术史、作品与艺术家自己不再有关系,这个其实更可能是非常可疑的忽悠策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大众们还真的就被唬住了。艺术已经是一个专业的霸道行业,并且是资本和意识形态主流权力是行业垄断下唯一的裁决和挑选者――它们并非都具有火眼金睛,滥竽充数者可以不被挑中,却无从甄别。

8879acd1jw1eljsio8z78j20c10qoq7e.jpg (153.5 KB)

8879acd1jw1eljsio8z78j20c10qoq7e.jpg

1319693282500.jpg (42.82 KB)

1319693282500.jpg

IMG_1728.PNG (444.89 KB)

IMG_1728.PNG

IMG_1731.PNG (499.73 KB)

IMG_1731.PNG

IMG_1784.JPG (168.95 KB)

IMG_1784.JPG

TOP

意识艺术的创作则是完全摆脱物质困扰,并具备消除艺术行业专业性的能力――唯有此刻我们才得以确认,以往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口号――如果说此时还有伪艺术家,那么他会即刻现形。也许有人要说,那怎么行?总要有拍摄,有电脑硬件、设备,影视文本的上传、编辑等动作,甚至还要敲打键盘输入文字,怎么就离开了物质了呢?在第一阶段,比如拍摄影像,这是基础工作,暂不具备艺术化特性;第二阶段,则已经是日常生活式的常态,不再具有任何特殊性,可以撇开考虑范围。这里仍然需要强调,由于网络技术和形态的阶段性区别――未来网络形态将会出现新的升级变化而目前并不可见――“意识”和“意识艺术”依然还是有区别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认识到,屏幕之上,所有文字、图像都不具有物质性,它们只是信息、信号,尽管承载它们的是物质实体――作为共有的基础性承载,在这一层面上它已经消弥了风格区别的任何可能性。发送和接收这些信息信号,直接与人类的意识相联系,如果说它们也是媒介,那么这样的媒介是非物质性的。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意识艺术的诞生才有了真正的可能,并且也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现实。意识艺术才刚刚开始进入初创阶段,其样式尚未完全定型,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是极其宝贵的不可扼杀的新艺术萌芽,而它在中国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艺术已经开始真正终结充斥于斯的山寨、抄袭、拙劣模仿、挪用本文艺术的历史。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不幸的是中国人民尚未意识到。

Img394615774.jpg (43.45 KB)

Img394615774.jpg

IMG_1781.JPG (182.68 KB)

IMG_1781.JPG

IMG_1786.JPG (203.76 KB)

IMG_1786.JPG

TOP

意识艺术或许会被人认为是人类艺术发展阶梯的终极所在,因为从个体的时间上看,它是一切艺术家酝酿或开始他艺术创作的发端阶段的艺术,在时间层级上意识艺术先于一切其他艺术――所有艺术品创作均源于意识。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现阶段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即网络时代,而人类还会继续走向什么更新的阶段眼下无法预测,同时,网络时代才开始于不长的时间,它自身还在不断变化中,意识艺术更是才刚刚出现不久,它完全可能变化,并随着网络展现技术的发展变化而跟进。未来的网络功能,随着谷歌眼镜、微软手表之类的发明,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样一个前景:意识与意识直接相通、交换而毋需任何有区别的物质形态的媒介,在那个时候,意识艺术或许早已经被广泛并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而意识艺术则会分化并诞生出各种风格和样式。
                                  2014年10月于帝万居
参考文献:

李禹焕:《超越存在与虚无——论关根伸夫》,Mizue杂志,1969年6月
霍夫斯达特编著:《海德格尔——诗•语言•思》,彭富春/戴晖译,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沈语冰:格林伯格之后的艺术理论与批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
[比]德•迪弗:《杜尚之后的康德》,沈语冰、张晓剑、陶铮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迈克尔•弗雷德:《艺术与物性》,张晓剑、沈语冰译,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拉康:《拉康选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c0048gx.jpg (11.84 KB)

1c0048gx.jpg

64380cd7912397dd3a7e7d0f5982b2b7d0a287b2.jpg (97.8 KB)

64380cd7912397dd3a7e7d0f5982b2b7d0a287b2.jpg

996E88B126FA57BD1F674FFE42D6C11D.jpg (46.5 KB)

996E88B126FA57BD1F674FFE42D6C11D.jpg

131435vag9npi9khcy12ga.jpg (293.72 KB)

131435vag9npi9khcy12ga.jpg

1360650037437243376.jpg (68.46 KB)

1360650037437243376.jpg

IMG_1463.JPG (100.56 KB)

IMG_1463.JPG

sliding-rock-3_1.jpg (42.46 KB)

sliding-rock-3_1.jpg

sliding-rock-4_1.jpg (56.9 KB)

sliding-rock-4_1.jpg

sliding-rocks_1.jpg (60.8 KB)

sliding-rocks_1.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