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
那篇节气书话拙文你可随便用。至于《行旅花木》的书评,你说的真让我感动!一方面,我愿你不要那么急迫成为压力,尽可慢慢写;但另一方面,让你慢写则恐你费力更大。总之,不希望让这事成为兄的负担,你的盛情深感,但让你太辛劳,则于心不安。你尽可酌情自处。
书友交情如你这样,惟有拜谢感怀不已。顺提前预祝
新年快乐!
沈胜衣
===============================
沈兄好:
《行旅花木》我看了几遍,也写了一些,和《笔记》不同的是,《笔记》的读后感是我在接到样书前,已经勾勒提纲,搜集素材,加上《笔记》只有2章是涉及花木,所以写起来轻松些。《笔记》之后,我不知道沈兄的《行旅花木》很快出版,除了欣喜之情,我的资料方面准备的不充分,写起来慢些,稍有遗憾。
《笔记》兄发布的书讯,图片是彩色的,而书里面印刷的图片是黑白的(主要指摄影部分。)《行旅花木》里面没有插图,其实从技术层面,彩色印刷摄影图片并不难(兄略看一些画报类报纸即知。)当然现在出版不容易,受到很多条件限制,我不想苛求很多,兄有能力解决多少问题即解决多少问题。如果兄在图书方面考虑能否以后增加一些插图,则图书会增光添色不少。
另,如兄方便,可否提供本人写作照片若干张,我偶认识一个在英国任教的教师(伦敦大学博士),出国前,属于大学外语教师,出国后,曾经在利兹大学任教(硕士导师),主要从事宽泛的哲学,文艺等研究,现在,已经到英国普利茅斯任教,他的名字叫王友轩(老家是湖南),以前,王师曾询问我国内诗歌,小说详情,我说不上来什么,现在,我把沈兄的文章,书籍发给王师(包括我写的书评),王师看后深感欢喜快慰。所以,如有机会,我想多把沈兄的《行旅花木》以及其他创作方面的事情,介绍给王师一些。
期待沈兄有更多佳作,也期待沈兄事事如意。
预祝 元旦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