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欣赏郭泰来的画有感(哥白尼的学说)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欣赏郭泰来的画有感(哥白尼的学说) 未命名.jpg

泰兄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画一副画,而不是画什么景。
王椿淳 发表于 2012-10-1 23:00



    但是,在写解读文字的时候,要多打比方 ,多引用,提高人类的情商,比提高智商难多了。

TOP

这次上海双年展上,一个外国艺术研究机构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美术馆所藏175件作品的色彩研究报告,指出:国家的色调中间色是浅棕色。太有意思了。。。。。

TOP

他的画法简单,但色彩的安排却是人所不及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泰兄非常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他是在画一副画,而不是画什么景。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2。创造新世界 画面中间占三分之一面积的是半工字体,箭头体,方体,半弧体,右下是蓝色的海或湖,左中是螺旋形符号,左下是几颗巨大的圆形石头,上面有两棵小树在生长,右上则是鲜艳规则的山体形块。 整个画面犹如女娲补天后刚恢复的生机,阳光格外明媚,万物都憋足了劲,一齐喷发,然而氛围却又无比欢快轻松。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1 。鱼知渔否? 鱼是一种自由逍遥的象征符号 ,它在漫游 ,它在滑翔,海阔凭鱼跃则是一种天高海阔的无边的浪漫意境。 远山是由土黄,浅绿和朱红搭配的,非常优美安静,近景右下是类似荷蓬的六个球体,与远山的方体形成呼应对比的基调。 中景近景则是约占画面三分之一面积的水面,浅绿,浅蓝为主,点缀一些淡黄,大红色的色块,画面显得清爽而又响亮。 左上的题字是:“艺术家是接受情感的容器,不论情感是从天空,从地上,从过路人的脸,还是从一张蛛网而来。”结合题字看画面中心的桃红柳绿的小舟,似乎容易明白一些:艺术家探索美的过程和渔夫打鱼的过程极其相似,一网下去,期待很多,可能是满载而归,也可能是一无所获。 和渔家不同的是,艺术家是带着真诚的情感发掘美,呈现美的。观众,又有几人能了解这种”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情思和“带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的惊心动魄的奋斗过程呢?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是呀~~~~~~~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quote]恩,色彩不只是质料,也是形式构件。 观此副画作,作品本身的色质视觉效果,将作品的形式结构压倒了次要的位置,或者说,色彩本身,已经成为画面的决定因素,这是极其罕见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5 编辑 恩,色彩不只是质料,也是形式构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