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6 编辑
1。因为各种原因,我为郭先生的作品写了大约20--30篇的介绍普及的文字。
郭先生是很不简单的人,他默默探索的时候,几乎无人所知。
我初识郭泰来先生作品的时候,是在网上,图片质量低不说,顺序乱七八糟,
尽管这样,我还是耐心的看了大约3个多月。
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然后大致能得出一些判断。
后来,我决定用行动而非满嘴跑火车的口号表示一下。
2。郭先生的故乡,和我曾长期居住的小镇,隔水(胶莱河)相望。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郭先生是我的老乡,算是我的亲戚。
只是,仅仅在山东,画家也多如牛毛,
郭先生并没有给我什么好处,我为什么费力不讨好的写这么多评论。
艺术评论,其实是很值钱的。
甚至,比文学都值钱。
3。因为艺术家,拦是拦不住的,
我也没有听说过那个国家的人对自己的艺术家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我没有学术负担,更没有那些破烂的破旗的压力。(比如所谓传统云云。)
除了郭先生的画廊和友人提供的一些基本资料。(郭先生的作品集,参考图书若干。)
4。郭先生走的路,并不平坦,他用沉默对抗冷漠,
用自己的心血铸造作品。(艺术史家刘传铭将郭先生称为“时代英雄”。)
刘传铭老师的评价,还是有些分量的,北大和北师大忽然象发现了天外来客。
其实,郭先生自己喜欢长三角一带的所谓“学术研究”,
只是,艺术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向来浪漫不起来,
好在,我们可对香港报有更大一点的希望。
5。郭先生的艺术创作,很早就受到意大利最著名的收藏家族贝利尼家族的重视,
仅仅在海外,至少有三个艺术机构在关注郭泰来的艺术创作。(美国,法国,德国。)
至于亚洲,或者说国内关注不关注,这个好像并不重要吧?
国内,乃至亚洲的艺术家,有几个走向世界的?
我掰着指头使劲数,也数不出一个巴掌的数量来,
请原谅我的无知吧,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但喜欢用雄辩代替事实。
6。当我们连艺术文献都懒得整理的时候,居然大谈艺术,
这和在沙漠上盖摩天大楼有什么区别?
艺术这个领域,向来以高处不胜寒和寂寞孤独冷著称。
更是一个烧钱不冒烟,扔银子不起水花的行当。
因为以前做过一文不值得版画(准确说是年画)的材料探索和试验,
知道艺术探索的失败率和艰辛,所以为郭先生的探索成就而欣喜。
7。郭泰来先生的海外展览即将开始,我觉得我说的已经太多,
最近,看沈胜衣君的《行旅花木》,觉得沈君说出了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
如果说网络是虚拟的,那么,现实就是虚幻的。
现实,并不比网络美好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