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9 编辑
(二)、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危机依旧
《岳敏君报告》认为:“2.目前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已经从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并创造了新高,整体市场一片大好。经过市场调整,岳敏君油画作品的成交量已然找到供需平衡点,作品价位已开始稳中有升,其个人指数也已开始进入新的上升周期,因此,前景看好。”
我们认为:中国当代油画市场尤其是当代架上绘画市场并未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摆脱出来,拍卖市场个别新高只是表象,整体市场更加不是一片大好。
首先,应该明确如何定义“中国当代油画”市场。据梅摩指数研究中心《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新的资产类别——梅摩中国油画指数首发说明》一文:“中国油画指数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当代油画或亚洲油画专场拍卖”。含有油画作品的专场,内地一般以“油画雕塑”命名,香港一般以“亚洲当代艺术”、“二十世纪中国艺术”、纽约和伦敦一般以“战后当代艺术”命名,所谓“当代油画或亚洲油画专场”的说法并不准确。“TAAC顶层艺术评估中心”在进行拍卖市场分析时,一般采用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使用的“油画及当代艺术”这一命名。由于多家拍卖行往往将二十世纪老油画、写实油画、雕塑等与当代艺术架上绘画放在一个专场,因此,我们无法确定“梅摩中国油画指数”是否涵盖了老油画、写实油画等小版块。
假定梅摩中国油画指数包含这些小版块,则“整体市场一片大好”的说法有欠妥当,图表可以清楚的说明问题。我们将“2006年秋拍-2008年秋拍”与“2009年春拍-2011年春拍”作为可以反映市场变化的两个时间段,主要研究高价位作品,选取所有成交额达到100万人民币以上(含海外拍卖)的中国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拍卖数据,可得如下图表:
据表2,可知后两年与前两年相比,千万元以上的作品量要略高,今年春拍还拍出了一件常玉的亿元油画,但100万元以上作品的总成交额降低了13.5%左右,主要原因是100-1000万元区间的成交作品减少了600多件,说明资金越来越多的流向一流精品,对中端价位作品的购买力下降。
据图1,比较最近4年拍出千万元作品的艺术家,可发现:后两年与前两年相比,有6人已暂时退出“千万元俱乐部”;新晋的则有22人,包含老油画大师、写实名家和当代艺术家,其中很多人未来能否稳定在第一梯队并不确定;重合部分是前两年和后两年都有千万元作品成交的艺术家,不过图中无法看到的是,后两年、陈逸飞、曾梵志超千万的都有10件左右,而岳敏君只有1件,此外,当代艺术拍出高价的多为安全系数较高的早期精品。
据图2,用柱形图比较当代艺术家与老油画及写实艺术家前两年和后两年的表现,可明显看出一线当代艺术家的高价作品总成交额均未回到2006秋-2008秋这两年的水平,而老油画和写实画派则实现反超,成为领涨主力。
据图3,当代与写实分别有几人单价突破了千万,行情在最近几年稳中有升,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目标。写实版块3人成交额大体相当,除冷军外,艾轩与杨飞云虽然高价有突破,但总成交额反而略有下降。当代部分的4人则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但隐藏的泡沫与风险则高于写实板块。
我们认为:2006-2008年主要交易品种是以F4等为代表的高价当代艺术品,香港、纽约、伦敦是3大交易中心;2009年春拍至2011年春拍的第二波上升行情,主要是由老油画、写实画派、当代艺术早期精品带动起来的,主战场已转移到北京和香港,藏家也越来越多地转向收藏兼具绘画性和学术性的作品。在市场恢复上涨的表象之下,2006-2008年造就的一批单价破百万和千万元的艺术家正在遭遇市场的无情洗牌,大部分人会在第二波行情的下跌过程中出局,对这些一度构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主力的艺术品而言,市场前景很不乐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