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论坛
搜索
默认风格_LVD8
默认风格_LVD8_I8Q1
私人消息 (0)
公共消息 (0)
系统消息 (0)
好友消息 (0)
帖子消息 (0)
武英书画
»
中国艺术史论坛
» 要洗牌了么??=====中国古代名作频流拍:谁懂古人心(转载)
 
1
2
返回列表
发帖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11
#
跳转到
»
发表于 2014-7-8 21:43
|
只看该作者
春总理,在艺术品市场进入3800亿的大背景,大格局下,
肯定会诞生很多精彩的作品,
我是闲的无聊,才搞搞八大专题研究,
毕竟,必须承认,我的虚荣心是很重很重的。。
我一直想空手套白狼的在艺术界占有一席之地,
饱经艰难困苦,从来没有放弃希望和幻想。。
========================
你有实物,为啥不搞下董其昌的书画拍卖数据库,然后,
逻辑的分析下,科学的总结下,
必须承认,时间一长,看不到你的新学术成果,
我就感到心情老失落的。。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10
#
发表于 2014-7-8 21: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春总理,同样的话,伞老说出来,就是英明正确, 我说出来,就是过眼云烟,这是个什么原因?? =========================== 伞老最近好像研究起来马的专题了,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9
#
发表于 2014-7-8 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我的个苍天,我崇拜的春总理, 也会收到(假设的前提下)董其昌的代笔?? ========================== 其实,完全可以绕开法理, 应该这么说,在很多冤大头杀入艺术品市场的情况下, 加上艺术品的风险率远远超过赌博的概率(十赌九输)的无奈而残酷的现实下, 将艺术品交给它自己应有的命运, 是合理而合法的。。(最后这句话,感觉怎么这么绕。) 强调一句,春总理,我是一直很崇拜你的哦。。 不要让我失望哦。。
TOP
春眠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春眠
当前离线
UID
3
帖子
1437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1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
最后登录
2020-11-23
总版主
8
#
发表于 2014-7-7 21: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quote]综观中国书画史,画家之中有许多是狡狤奸诈之徒。顾恺之长期装疯卖傻,混迹于险恶的政治高层以求自保;吴道 ... 这么说吧, 如果收到一张假币, 再花出去,那是违法,那是害人,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都不允许。 但如果当真迹买到某张书画, 研究后发现不是真迹, 比如买到一张董其昌代笔, 如果感到不划算, 那很简单,按照市场规则, 怎么买的怎么卖。 法理无亏。。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7
#
发表于 2014-7-4 2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综观中国书画史,画家之中有许多是狡狤奸诈之徒。顾恺之长期装疯卖傻,混迹于险恶的政治高层以求自保;吴道子可以派剌客将潜在的对手杀掉;周文矩愿意充当可耻的政治偷窥者;米芾经常用下三滥手段获得想要的物事;郭熙口称“可游可居”而画则重“浪漫般地”描绘已游居者之情状;蔡氏兄弟、秦桧书品极高而为人阿谀阴险;徐青滕可以激情杀人;谢环暗中戳戴进的蹩脚,排挤掉对手;
董其昌指鹿为马,漫天忽悠以售伪品
;张大千、吴湖帆等制售假冒作品以获利等等案例太多不胜枚举。 ========================================= 春总理,伞老对董其昌评价不高哇。。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6
#
发表于 2014-7-2 20: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流拍太多,就不正常了。。 赝品,价格应该很高才对,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是。。。反艺术规律的。。
TOP
春眠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春眠
当前离线
UID
3
帖子
1437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41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1-1
最后登录
2020-11-23
总版主
5
#
发表于 2014-7-2 0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流拍不很正常嘛, 况且这里面又不是没有赝品。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4
#
发表于 2014-6-30 19: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艺术品市场如果再发生地震,可能会周期很长,其状很惨烈。。惨不忍睹,太可怕了,太可怕了。。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3
#
发表于 2014-6-30 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春总理,董其昌不会缩水吧??
TOP
国际码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国际码头
当前离线
UID
89
帖子
6484
精华
0
积分
0
阅读权限
100
在线时间
118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2-26
最后登录
2025-6-7
斑竹
2
#
发表于 2014-6-29 20:2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0 编辑
赌市现象让古书画作品成交价减半(转载)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前不久,有一位王姓藏家,接到了远方朋友的来电,电话的那边说一位50多岁的朋友因向高利贷借款押注艺术品,自身铝合金门的工厂资金周转不来,上吊自杀了,王姓藏家听后心想,本来其企业在铝合金自动门领域是做得最高端的,为何落得如此田地?而另一边也有一位浙江的藏家,同样是借了高利贷,借100万元一年内还200万元的高额利息让他不负重荷,被迫跑路。王姓藏家挂了电话之后,不禁叹息“艺术品收藏真的不能当投资,要真的喜欢,量力而行。” 在采访过程中,王姓藏家就这样向收藏周刊记者描述。 ●春拍回忆 有作品以“半卖半送”形式交易 王姓藏家(化名)告诉记者,每年的艺术品大拍,他都会来回穿梭在北京、上海、杭州和香港等地,今年春拍也不例外。前不久,他如期来到了某拍卖行春拍现场,现场人气明显不如往年,而且让他更意外的是,“新货”(较少或从未在市场流通的作品)不多,不少作品刚在2011年成交过的。噢!他想起来了,这些作品正是那年做实业赚了点钱、懵懂进入艺术品市场的那个“暴发户”藏家。还记得当年那个专场中好的作品都被他抢走了,那一下感觉他就像个“强盗”,见一件,抢一件。“所以说他是暴发户啊,他根本不是抱着收藏的心态来玩的,才三年就想着完全出售了。怕是资金紧缺。”王姓藏家感叹了一下。拍卖马上开始,王姓藏家马上注意着拍卖师和场下举牌的人,让他意外的是,不少作品的估价怎么都只有曾经成交价的一半?不管怎样,对于王姓藏家而言,都是好事,这样可以更容易地买到自己想买的作品了。果然,一幅在2011年以1897.5万元成交的徐悲鸿作品奔马图《日行千里》,这次估价才900万元-1200万元,而且现场抢拍的人并不多,几个回合到了1200万元之后,便基本没其他人在抢了,最终让王姓藏家以1265.0万元收入囊中。这个专场,他买了几幅这样的作品,后来他统计了一下,那年“暴发户”用1亿元左右的钱买下了的藏品,在这个专场都悉数卖出,但是最后的成交总额却只有4000万元左右。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是“赌市”现象。这些作品几乎是以“半卖半送”的形式跟拍卖行交易,就是把这些作品抵押给拍卖行,拍卖行只给他(底价)一半的钱,如果作品成交了,那么就可以把剩下一半的钱都给卖家,如果拍不掉,作品就等于算是拍卖行买下来,卖家就拿(底价)一半的钱。 ●藏家点评 千万不能借贷购买投资艺术品 广州艺术品行业商会会长石金柱就此分析目前书画市场,他说,很多人涉足艺术品完全是为了炒卖,抱着一种投资甚至投机的心理来买艺术品,总抱着下一场转手就赚钱的心态。很多好的作品,本来不应该两三年便急着出手。这里面侧面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不少人进入这一行业所买作品的钱都是借贷的,到了今年各行业都缺钱的时候便急着要套现,所以才会出现“赌市”的情况。 石金柱强调,投资或者收藏艺术品,应该像欧美发达国家的藏家一样,用消费的心理,就是用自身多余的钱来购买,而不是借贷购买用作投资。 业内建议 多看美术史博物馆 多看真迹原作 不管是当代、近现代还是古代,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不管是辨伪还是增强自身对艺术品的兴趣,必要的知识涵养是不可少的。广东保利艺术品部经理祝贺认为,造成艺术市场古书画的抛售或者流拍,说明的都是藏家对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收藏价值认识度还不够。他认为藏家更应该多增加自身对美术史方面的了解,多看博物馆,多看真迹原作,作品只有经过不断对比、借鉴才能理解个中好坏。 记者手记 名作流拍,或因还没遇到知音 这次作品流拍之所以引起诸多行业人士关注,其原因主要是上拍前作品均引起了众望,而且恰好流拍的作品中包括了两个不同公司相应专场中期望值最高的作品。这不得不让人匪夷所思。从而引起各路专家抛出“资金短缺论”“期望高价论”“真伪阴霾论”等各种论调,诚然,这些似乎都是直接导致作品不成交的原因,然而,仔细想想,这些宏大的概念对于作品的成交与否取决于个体的拍场规则来说,真的是那么直接吗? 同期成交价超过某些流拍作品的估价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例如4255万元成交的文同、苏轼(传)《墨竹卷》,5347.5万成交的明末清初画家弘仁《西园坐雨图》等,近现代方面诸如6267.5万成交的黄宾虹92岁巨制《南高峰小景》和齐白石《花鸟四屏》(5577.5万元)等。 资金短缺似乎并未真正影响到市场,如“真伪阴霾”方面真能影响到买家对别的作品的信心,这样的“千万级别”的藏家似乎也太容易动摇。 因此,似乎“期望高价论”更为到位,但凡每一次作品不能成交,价格与价值难以平衡这一点都无法躲避。喜欢的人“倾家荡产”也要买,不喜欢的人也许“视如粪土”。因此,作品流拍,只是尚未碰到真正喜欢它们的人而已。
TOP
 
1
2
返回列表
[收藏此主题]
[关注此主题的新回复]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