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根据《清明上河图》明代李东阳的题跋记载:“上河者云,盖其世俗所尚,若今之上冢然,故其如此也。”这就是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上河”即是“上坟”一说的重要依据。然而,还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不同观点,认为“上河”不能作为动词解释,而应该作为专用名词解释,如果按名词解释“上河”应该是指御河。也有学者提出疑义,虽然《清明上河图》中展现了磅礴气势的繁盛景象,但是,《清明上河图》中也描绘了乞讨的乞丐,街上跑着的猪,官衙门口坐着的懒散的士兵,这些与太平盛世相悖的另一番景象又该如何解释?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事绘画。 005.jpg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又回到了作者张择端,张的资料比较少,作者创作此作的背景资料,大多数说法是一副宋代世俗图而已,一个很搞笑的事实是,绘画不是摄影,写实主义反映时代特征云云的理论向来立不住脚。 那么问题来了,张创作此副作品的目的究竟为何?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清明上河图》的绘画风格,苍茫悲凉,既有春的期待,又有冬的寒瑟,这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一种重要特点。 ========================== 和一些作品比较,则这种艺术形态的特征就更明显了,《富春山居图》且不必说,仅仅是董源《龙宿郊民图》一比较,就可以知道,这种区域差别是很大的。 003.jpg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但是,看了半天,我还是觉得稀里糊涂,比如这幅画究竟有何艺术价值,欣赏点在哪里,我似乎没有看到有什么值得期待的出众的观点。 失望之余,忍不住在网上扒拉了几篇文章,有了2点想法。 这2点想法,说新不新,说旧不旧,却比一般的文章思路有价值,也许,能为灰暗的国画欣赏之路,点一点亮光。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关于这幅画,这次4频道是在做了几次专题节目的基础上,又重新做的,(此前,《国宝档案》就此画做了一个好几期的连续专题新闻节目。)所以,整个节目还算有看头,考证了很多东西。 004.jpg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34 编辑 本期节目主要内容: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由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在这幅罕见的长卷里,张择端共绘制了810多位各色人物,用这些人物的生活场景,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清明上河图》的俯瞰图什么样?而《清明上河图》在展现繁华街市的背后,又暗藏了怎样的玄机?故宫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辉,历时七年研究,以全新的视角,解读《清明上河图》 ============================================= CCTV4频道,虽然不冷不热,却有别名国际频道,美女加才女主持刘芳菲坐镇主持,学术水准应该很高。 002.jpg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