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04年回顾与展望
2005-03-04 10:38:58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赵榆 文峰
摘要:随着12月31日上海朵云秋季拍卖会收槌,200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部结束,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上海敬华、上海朵云六大公司,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23424件,成交额达30.9亿元,比去年全年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9.6亿元增长了3倍多,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


  随着12月31日上海朵云秋季拍卖会收槌,2004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全部结束,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北京华辰、上海敬华、上海朵云六大公司,春秋两季大型拍卖会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23424件,成交额达30.9亿元,比去年全年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9.6亿元增长了3倍多,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最为火爆的一年。   其中,中国嘉德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8142件,成交额98657.7万元,名列榜首;北京翰海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3426件,成交额91382.3万元,名列第二;中贸圣佳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4149件,成交额64600万元,名列第三;上海朵云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3189件,成交额28758.1万元,名列第四;北京华辰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3229件,成交额17475.7万元,名列第五;上海敬华春秋两季的大型拍卖会成交1298件,成交额7999万元,名列第六。   一、 火爆场面的底蕴是文化   2004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人气十分旺盛,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的大型拍卖会,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会场,几乎都是人头蹿动,摩肩接踵,“人满为患”。参与拍卖的人员中,很多是第一次参加拍卖会的冷面孔,他们气宇轩昂,眉宇间闪烁出不凡的文化修养,举止中流露出对文物深怀的精彩世界。他们潇洒自如,出手不凡,经常爆发出不大不小的冷门,杀出引人注目的黑马。这就是今年走入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人,一批有着一定文化素养的新兴企业家,他们对于文物艺术品的收藏,有着更深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形象的树立与提高,充满着更加美好的憧憬,甚至是已经设计好建立企业艺术馆的蓝图。   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从日本征集回流的吴昌硕《花卉十二条屏》,底价为200万元,起拍后竞争激烈,掌声不断,价位轮番攀升,最后以1650万元成交,创造了吴昌硕作品的最高价位。事后有的记者问到买主为什么出到如此高价时,他很轻松的回答说,这是吴昌硕存世作品中最大的一幅佳作,过去日本人就是用高价买走的,我们现在只能用这个价位才能留下。中国嘉德公司推出的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缂丝全卷》,是一件流失到国外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级文物,预展时就招徕众多的参观者,拍卖场上经过激烈竞争,以3575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文物工艺品类最高价位。   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容纳一千多人的拍卖大厅被挤得水泄不通,《清宫御笔专场》十位皇帝两位执政皇后的42件书画作品全部成交,按照国际惯例拍卖师戴上了白手套,康熙皇帝的《朱子五言诗》轴,以660万元成交,创造了皇帝书法作品的最高价位。中贸圣佳公司的《古代书画专场》,成交11226万元,第一次实现中国古代书画单场成交超亿元的新记录。此场单件成交超过百万元的有18件,超过千万元的有两件。其中陈洪绶的《花鸟册》,经过41次竞争,以2860万元成交,超过了宋徽宗的《珍禽图》,掌声四起,经久不息。   陈洪绶是浙江诸暨人,是一位明代的伟大画家、出版家,对于明代美术史的贡献,超过了吴门的唐寅。诸暨这块土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出了很多名人,伟大的女性西施也生长在此。对于陈洪绶业绩在中国美术史和诸暨地方志上,都有着详细的记载,这是诸暨人的骄傲。买陈洪绶《花鸟册》的这一位企业家就是来自浙江诸暨,与陈洪绶是同乡,他们正在筹建陈洪绶博物馆,重新打造诸暨人的文化形象。这次来参加中贸圣佳拍卖会,专门为购买陈洪绶《花鸟册》有备而来,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购得这件陈洪绶《花鸟册》镇馆之宝。   北京翰海公司推出的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以693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最高价位,其买主是南京天地集团老总杨休。他本人是一位美术爱好者,曾经从师陆俨少等多位著名艺术家,企业发达以后,决心筹建长风堂博物馆,已经投入巨资征集文物艺术品,此前耗资千万购买了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春之歌》等名作。对于《杜甫诗意百开册》的创作过程,他们十分了解,买到此册,就等于收藏了陆俨少先生的一生的艺术成就,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购得这件洪钟大吕。   二、 名品佳作屡创新高   众所周知,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刚刚起步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国际苏富比、佳士得历史近三百年的国际拍卖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高价位的拍品上。比如苏富比或佳士得每场大型拍卖会,都要有一些价值几千万美金的印象派等作品成交,苏富比2004年5月在纽约拍卖会上,毕加索的《拿烟斗的少年》成交额高达1亿零400万元美金,超过我国一家大型拍卖公司全年成交总额。这一差距的缩小,还需要我们文物艺术品拍卖界,做出长久不懈的努力。   当然,2004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创造成交记录最多的一年,无疑是为我们追赶世界水平,开了一个好头。除了以上提到的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6930万元,创造中国书画最高记录;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3575万元,创造了中国工艺品文物最高价;吴昌硕的《花卉十二条屏》1650万元,创造了吴昌硕作品的最高价;陈洪绶的《花卉册》2860万元,创造了中国古代绘画最高记录外,还有很多,有的一些艺术家的精品,甚至在本年度内,接连打破记录,创造出新的高价,诸如:北京翰海推出的鲜于枢的《石鼓歌》,以462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法作品的最高价;北京翰海推出的傅抱石的《茅山雄姿》,以2090万元成交,创造了傅抱石作品的最高价;中贸圣佳推出的倪瓒的《江亭山色图》,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倪瓒作品的最高价;北京翰海推出的徐扬〈南巡纪道图卷〉,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徐扬作品的最高价;中贸圣佳推出的陆俨少〈巫峡清秋〉横批,以1980万元成交,创造了陆俨少单件作品最高价;北京翰海推出的徐悲鸿《巴人汲水图》,以1650万元刚刚创造徐悲鸿作品最高价,就被北京荣宝推出的徐悲鸿的《九州无事乐耕耘》,以1705万元所打破;中贸圣佳推出的宋王诜《叠翠争流卷》,以1650万元创造了王诜作品的最高价;上海朵云推出的陈洪绶的《执扇仕女》立轴,以1300万元创造了陈洪绶单件作品最高价;中国嘉德推出的王鉴〈仿古山水册〉,以1265万元成交,创造了清代“四王”的作品最高价;中贸圣佳推出的朱耷的《山水书法合壁卷》,以1100万元成交,创造了朱耷作品的最高价;北京翰海推出的李可染的《井冈山》,以1100万元成交,创造了李可染作品的最高价;中贸圣佳推出的莫是龙《湖山佳趣卷》,以990万元成交,创造了莫是龙作品的最高价;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潘天寿的《松鹰图》横批,以880万元成交,创造了潘天寿作品的最高价;中贸圣佳推出的乾隆帝〈双塔峰图〉,以781万元成交,创造了皇家书画作品的最高价;北京翰海推出的徐操〈大明殿会鞠图〉,以440万元成交,刚刚创造了徐操作品最高价,马上就被中贸圣佳推出的徐操〈明皇并马图〉,以539万元成交所打破,等。   尤其是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推出的第1043号,朱耷(即八大山人)的《鱼》镜心,画幅仅为28×23.5厘米,约合6平方寸,参考价为100----150万元,竟然以484万元成交,每平方寸平均合80万元,创造了中国书画以单位面积计算的最高价位。   今年全国六大公司,超过百万元的拍品有376件,其中超过千万元的有18件,是历年来数量最多的,成交额达12.8亿元。超百万元的件数虽然仅占总件数的1.6%,但成交额却占成交总额的41.4%,可见高价位的拍品对于成交总额的影响之大。   超过百万元的中国书画类文物有258件,其中有170件曾经被出版著录或者附有著名鉴定家鉴定题跋,约占70%。有34件曾经著录于《石渠宝笈》,有7件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特别是超过千万元的15件,全部都被著录过,可见收藏家在购买高价位文物时态度的慎重,考察研究之认真。   三、瓷器杂项类文物价格也有提高   中国的瓷器、玉器、工艺品类的文物价格,在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不管是成交情况,还是价格增长趋势,与中国书画相比,都有一定的差距。综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大陆缺少重量级的拍品货源,从海外征集,又受到进出境手续、税收、金融、运输等限制。所以,直到目前为止,超过2000万元港币的中国陶瓷,都是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拍卖市场上成交的。   诸如,以374万英镑成交的唐〈三彩马〉为伦敦苏富比公司拍出;以583.15万美圆成交的元〈青花四系海水云龙扁壶〉为纽约朵尔公司拍出,被JOSEPH HOTUNG买去;以4404.475万港元成交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为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出,被台湾曹兴诚买去;以4150万港元成交的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为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出,被香港张永珍买去(现在捐献给上海博物馆收藏);以3304.5万港元成交的清乾隆〈粉彩花蝶纹如意耳尊〉为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出,被伦敦ESKENAZI买去;以3252.4万港元成交的清雍正〈珐琅彩题诗过墙梅竹纹盘〉为香港佳士得公司拍出,被香港翟建民买去等。   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推出的瓷器、玉器、工艺品类,经济价位也在逐年攀升,清代同治、道光年间的青花盘碗,过去价格一般在万元左右,现在已经升值到两、三万元左右。但是比较珍贵的精品,升值的幅度就大一些。如雍正〈斗彩皮球花碗〉,北京翰海1996年第一次推出拍卖时,成交价为79.2万元,今年再一次推出,以203.5万元成交。明成化〈青花卧足碗〉,1995年成交价为242万元,今年再次拍卖,以682万元成交。清雍正〈五彩人物山水笔筒〉,2000年香港佳士得以64万港元成交,今年北京翰海再一次推出,以220万元人民币成交。另外,今年瓷器成交价较高的还有,北京翰海推出的清雍正《青花矾红龙纹大盘》,以1298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推出的明宣德《青花龙纹洗》,以670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清乾隆《粉彩皮球花罐》,以500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清乾隆《粉彩观音坐像》、北京华辰推出的《清康熙〈珊瑚红五彩碗〉(对),皆以495万元成交。等。   四、 中国油画拍卖市场开始出现生机   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经过近十年的运作与培育,从2003年起开始好转,今年出现生机。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翰海三家公司,一共推出五个专场,成交额达1.06亿元,其中中国嘉德两个专场成交5995.6万元;北京华辰两个专场成交1899.4万元;北京翰海一个专场成交2708.4万元。   其中,北京华辰推出的徐悲鸿的油画〈西冷印社〉,以126.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推出的吴作人油画〈芍药〉,以132万元成交;方君璧的油画《吹笛少女》,以165万元成交;吴冠中的油画《北京雪》,以363万元成交;赵无极的油画《作品》,以121万元成交;全山石的油画《八女投江》,以170.5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林风眠的彩墨《仕女》,以126.5万元成交;陈逸飞的油画《上海滩》,以170.5万元成交;姜国芳的油彩《天子》,以297万元成交,等。   五、当代中国画优秀画家的作品开始走俏   当代中国画优秀画家的绘画作品,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直处于零散经营,小打小闹,没有形成气候。广大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对于当今优秀艺术家也缺乏认识与了解,其画作的真伪更为难辩。在今年春季拍卖会上,中贸圣佳拍卖公司与中国美术家协会联合,开发这片未被开发的百花园地,共同推出一批实力派美术家的作品,举行专场拍卖会。首先出版一部《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收录了64位画家的119件作品,每位画家刊登一张肖像照片,对于他的生平、简历、艺术风格及其艺术成就做以简单的介绍,说明作品都是画家本人提供。此一创举非常奏效,有112件作品成交,成交率94%,成交额高达795万元,一炮打响。此场春季拍卖会推出的《许麟庐绘画选集》专场,30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373万元,获得成功。   今年秋季拍卖会,中贸圣佳公司再次推出《中国当代优秀画家绘画选集》专场,成交235件,成交率83%,成交额962万元。其中郑力的《东方红》,以121万元成交;龚文桢的《熏风》,以16.5万元成交。此场拍卖会推出的《崔如琢绘画专场》,30件作品全部成交,成交额733万元,其中《飞流月夜》手卷,以110万元成交;《四季山水四屏》,以165万元成交。   北京翰海公司效法中贸圣佳公司推出《当代中国书画专场》,获得成交196件,成交率95%,成交额2067万元的好成绩。   六、 大好形势下不容忽视的弊端与明年的展望   2004年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得到迅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但是令人担忧的弊端,在这一年间的恶化、泛滥程度也令人瞠目!弊端的主要表现是:第一是假货与假拍。假货也称赝品,是伴随真正文物艺术品的衍生物,历史比较久远了。而当前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生产的假货,危害无穷,既损害了真正文物艺术品的价值,又坑害了收藏者的利益,毁掉市场。近几年假货遍及文物艺术品的各个门类,到了必须严打的程度。   拍卖公司对于拍品的真伪不作担保,是国际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通用的“霸王条款”,不好改变。但是,如果一个公司推出的拍品,假货占的比例过大,就会失去收藏家的信任。假货一旦成交,拍卖公司虽然不作退货,但买主要求下场拍卖会再次上拍,拍卖公司必须给以安排,如此循环,安排的假货过多,这个拍卖公司就失去信用,只好倒闭。美国一家大型国际拍卖公司,因为缺乏鉴定中国书画的专门人才,只得宣布退出拍卖中国书画的市场。   因此,作为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当务之急是提高业务人员的鉴定水平,健全公司鉴定把关的规章制度,有的公司多年来一直坚持行之有效的“一票否决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买家也要提高自己的文物鉴定水平,更是杜绝自己上当受骗好办法。   当前有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在提高本公司业务人员鉴定水平上所下的力量不大,想走捷径.要知道,文物鉴定是一门科学,鉴定家所具有的技能,与艺术家所具有的素养,与美术家所具有的功底,与艺评家所具有的知识,不属于同一范畴,鉴定就是鉴定,其它只是参考,不能取而代之。一个经营文物艺术品的拍卖公司,要想树立自己的形象,提高自己的威信,得到收藏家的信任,只有提高本公司业务人员的鉴定水平,健全本公司规章制度。总之,假货与假拍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两大痼疾,必须下大功夫根除,才能保证市场健康发展。  第二是拍卖公司间要互相支持,不要相互拆台。近几年来,各大拍卖公司之间,经常出现互相支持,相互鼓舞的好现象。但也经常发出一些不协调的音符。需要引起注意。   第三成交后催款难问题,也是当前文物艺术品拍卖行业一大困惑,甚至桎梏着拍卖市场健康的发展。按照拍卖法和拍卖行业规则,拍卖场上一旦成交,买方必须按期付款,否则要承担法律责任。可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形成的初期,有的拍卖公司由于执行规则时,态度不坚决,恐怕得罪了所谓的大买家,犹豫暧昧,一昧的退步迁就,宠惯成赖帐的坏毛病。这种现象已经损坏了卖家的利益,影响到拍卖公司的信誉,阻碍了市场健康的发展。这种赖帐情况解决起来也并不难,只要各个公司协调一致,统一行动,罗列出赖帐户的“黑名单”,公之于众,赖帐情况就会得到遏制。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现在正处在买方市场的强势,形势一片大好。新春伊始,各大拍卖公司都在抓紧征集拍品,业务人员不辞辛苦,下东洋,访欧美,足迹遍及海内外。今年是中贸圣佳公司十周年庆典,他们从2004年就开始着重征集高档次高价位拍品,已经收到很可观的成果。我们坚信,2005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还会更好。

TOP

-----------------------------------------------------------------------------------------------------

TOP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非典”过后尽开颜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3年回顾与展望 □ 赵榆 利民 随着北京翰海公司1月13日大型拍卖会收槌,中国大陆2003年秋季拍卖会全部结束。代表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总形势的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上海敬华四大公司,全年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10532件,成交额96477万元。其中中国嘉德 5178件44673万元;北京翰海3634件32255万元;中贸圣佳1048件14266万元;上海敬华672件5283万元。年终岁末,辞旧迎新,盘点过去一年的情况,令我们欣喜地看到,2003年伴随全国人民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迎来的是: 一、一个蓬勃发展年 回想2003年4月春拍在即,突然爆发“非典”疫情,全国各个拍卖公司,只得将已经定好的春季拍卖会的日期一延再延。直到七、八月份,各拍卖公司春季拍卖会才得以陆续拉开。出人意料的是拍卖伊始,就令人看到出奇的好形势,使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顺利地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 蓬勃发展时期的首要标志是成交总额连续4年增长,2003年又创新高。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0年成交总额为35161万元。2001年为58715万元, 比上年增长 67%。2002年成交总额73584万元,比上年增长25%。今年又比去年有明显的提高,增长 31%。 其次是代表全国总形势的中国嘉德、北京翰海、中贸圣佳、上海敬华的骨干公司互相联系,平等竞争,共同发展,携手托起全国市场的大盘。同时,北京华辰、上海朵云拍卖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的成交总额,也都超过亿元,全国年成交额超过亿元的公司达到五个,使得全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再次是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管理规则日趋完善,各拍卖公司,尤其是大型拍卖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着明显提高。拍卖公司的业务人员,在市场活动的实践中,经过摸爬滚打,鉴定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拍卖公司的诚信经营做出了前提和保证。广大收藏家经过几年在拍卖市场中锻炼,文化内涵和鉴赏能力也都有所改善,促使我们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走向成熟。 二、 一个火爆场面迭出年 200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令人惊喜的是火爆场面接连不断。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中贸圣佳拍卖会,中央电视台的两天现场直播。 中贸圣佳公司2003年拍卖会准备比较充分,拍品征集的数量大,质量精。在拍卖会前举办了两次精品展览会,对于重点拍品,诚请著名鉴赏理论家撰写学术论文,印刷出版两本精品专集,向社会分发,收到极好的效果。其中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山水册四开》两本册页和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山水册十二开》两本册页,被美术史誉之为中国书画四件珍贵罕见的名作,真诚的邀请两位研究傅抱石、齐白石的专家萧平、郎绍君先生撰写权威性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这些举措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据不完全统计,海内外有66家报纸,16家杂志,6家网站,18个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新闻媒体发表消息。 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在11月1日、2日对傅抱石、齐白石作品拍卖情况,进行的两场长达4个小时的现场直播,这是我们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将对于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宣传、普及、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直播室请来的傅二石、米景扬、田涛、王凤海等嘉宾,都是全国顶尖级的文物艺术品鉴赏家和拍卖市场法律专家,用他们渊博的知识,给全球的电视观众上了一堂丰富多彩的电视课,这对于宣传文物政策、普及文物艺术品知识、规范拍卖市场秩序、提高民众保护文物意识、推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健康发展,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二是“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气势如虹。王世襄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物艺术品鉴赏家、收藏家、理论家,他著作等身,在中国文物艺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中国嘉德公司为推出王世襄先生收藏专场拍卖会,做了十分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在保利大厦隆重推出王世襄先生收藏展览,接着印刷出版王世襄先生收藏专集,收到极好效果。11月26日举行专场拍卖会,143件艺术珍品,全部落槌成交,没有一件流标,竞拍者频频举牌,不给拍卖师报价的机会,有的珍品成交价高出底价的十倍或二十倍,总成交额为6300万元,创造了拍卖史上的奇迹。遵循国际拍卖行的习惯,中国拍卖师第一次戴上白手套。 其三是中国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拍出两亿五千万,刷新其公司在春季拍卖会创造的一亿九千万的记录,创造了国内文物艺术品拍卖的最好成绩。等。 三、 一个名品佳作屡创新高年 2003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推出的名品佳作,创造了很多最高成交新记录,因为文章篇幅关系,我们仅举一些代表性的如下: 傅抱石的《毛主席诗意山水册八开》,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打破保持七年之久的中国嘉德1996年巨幅《丽人行》1078万元记录,成为中国大陆近现代书画最高价位。此拍品买主交款迅速,拍卖会结束后的第一天,1980万元就送到位,取走画作,创造巨额拍品交款最快记录。 齐白石的《诗意山水册八开》,是海外回流文物,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齐白石先生作品的最高价位。此册页1998年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成交,时隔五年,价格增长十倍,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升值率最高的。齐白石的《山水册十二开》,以1452万元成交,成为齐白石先生作品第二价位。 徐悲鸿的《春山十骏图》手卷,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以627万元成交,创造徐悲鸿先生作品的最高价位。 恽寿平的《山水花卉册》,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418万元成交,创造恽寿平作品最高价位。 董邦达的《萧湘八景图卷》、《山水图册》,分别在中国嘉德、中贸圣佳拍卖会上,都以363万元成交,创造了董邦达作品最高价。 华岩的《明妃出塞图》立轴,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341万元成交,创造了华岩作品最高价位。 谢稚柳的《仿宋人花鸟山水图册》,在中贸圣佳拍卖会上,以247.5万元成交,创造了谢稚柳作品最高价位。 王世襄先生收藏的许多名品,在中国嘉德拍卖会上都创造了最高价位。如:唐《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古琴最高价位。明《金髹木雕雪山大士像》以275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木雕最高价位。明朱三松《竹根雕老僧》以264万元成交,创造了朱三松作品最高价位。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166.1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香炉最高价位,等。 北京翰海公司推出的元《管道升针绣十八尊者册》,以1980万元成交,创中国绣品最高价位。 中国油画拍卖市场,经过十年的培育,终于迎来市场的春天。中国嘉德公司春、秋两季拍卖会,成交额分别为1900万元和1500万元的好成绩。其中高小华的《赶火车(三联)》,以363万元成交,创造了高小华作品的最高价位。吴作人的《战地黄花分外香》,以352万元成交,创造了吴作人作品的最高价位。 四、一个争论最多年 2003年在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发生的争论最多,其中最为激烈,较为突出的是: 新闻媒体《财富时报》,侵犯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名誉权案。今年4月,《财富时报》第32期头版发表了由该报记者撰写的《拍卖“庄家”自曝黑幕》一文。文中称“目前上到著名的北京的嘉德等大拍卖行,下至全国各地数千家中小拍卖行,都可能有程度不一的黑箱操作”等。4月16日,由山东金色传媒有限公司创办的财富时代网站也刊登了这篇文章。此后,搜狐、新浪、新华网等网站及《上海商报》、日本的〈半月文摘〉等报纸都转登了此文。 中国嘉德公司认为自己的名誉和商业信誉,因为该文受到严重损害,向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诉上述两媒体的主办者停止侵权,在报纸上公开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经过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认真调研审理,在2003年12月19日,作出一审判决:中国嘉德公司胜诉,山东省企业集团海外发展促进会、山东金色传媒有限公司在〈财富时报〉等媒体上的有关报道不属实,该失实报道客观上对嘉德公司的名誉权构成了侵害,要求二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在其最新出版的〈财富时报〉及财富时代网站上,向中国嘉德公司公开赔礼道歉,并付给嘉德公司经济费用。此案以中国嘉德拍卖公司胜诉而结束,嘉德公司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隋人书《出师颂》手卷的纷争。中国嘉德公司2003年春季拍卖会推出隋人书《出师颂》手卷。故宫博物院对于此件文物,请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徐邦达、杨仁恺等鉴定,确定是原来曾为清宫收藏,著录于《石渠宝笈》的隋人书《出师颂》手卷后,依照国家文物法,以2200万元“优先购买”。一些新闻媒体对于《出师颂》的作者、价格等问题,出现纷争。 此一纷争,最后以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同志,在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隋人书《出师颂》学术研讨会”上的精彩发言而画上句号。汪庆正同志在半个小时的发言中,首先说,这次纷争文物部门的责任是对于隋人《出师颂》宣传的不够,广大群众不了解《出师颂》的珍贵程度和意义。接着他引经据典,科学地论证了隋人书《出师颂》的传承,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文献价值、艺术家值、经济价值,讲述了上海博物馆退出购买《出师颂》由故宫博物院购买的缘由,也披露了一些不实的报道,博得全场与会人员的热烈鼓掌,此次纷争自次得到平服。 五、2004年的走势与思考 2003年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蓬勃发展,使2004年的走势充满希望,还会继续保持旺盛的局面。 首先是名人佳作的价位会有拉升。现当代画家张大千的《泼彩朱荷屏风》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创造了2143万港元最高记录,傅抱石、齐白石的作品也创新高,价位上蹿较大。根据国际文物艺术品升值规律,某种拍品价位上蹿较大时,类似的拍品价位也会跟进。如1990年荷兰梵高的《加塞医生肖像》以8250万美金成交后,法国雷诺阿的〈红磨房街的舞会〉以7810万元美金成交;西班牙的毕加索的〈灵兔酒馆〉以4070万元美金成交,〈梦〉以4800万元美金成交;法国莫奈的〈日出印象〉以4445万元美金成交;梵高的另一幅《没有胡子的艺术家》,以7150万元美金成交。据此,中国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的画作的精品,以及与他们同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的作品的价位,也会适当跟进拉升,形成市场行情看涨的态势。这当然也包括其他门类的文物艺术品精品的价格走势,也会如此拉升。 其二是文物艺术品价位升高,必然吸引更多的货源投入市场。房地产、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也会促使文物艺术品市场增加新的买家,促使2004年文物艺术品市场的总貌,呈现出更加旺盛和繁荣。 鉴此,怎样才能保持当前的大好形势,才是我们广大从业者认真思考的课题。 其三是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旺盛势头,会诱使一些拍卖公司蜂拥而上,把市场搞淤。仅以北京为例,2003年年底排出的拍卖预告显示,2004年1月份半个月的时间,就有十几家公司推出大小型拍卖会,长此以往,其后果很难猜想。 其四是有一些拍卖公司,在利益的驱使下,放松了鉴定把关,拍品质量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已经显露,此种苗头不能及时遏制,任其发展,对于市场的前途不堪设想。 其五是随着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文物艺术品鉴定专家年龄老化,鉴定界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日趋显露。 我国老一辈文物鉴定专家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就以国务院中国书画五人鉴定小组成员为例,他们都是身历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朝元老,大多出生在文物世家,对文物自幼耳濡目染,多年从事书法绘画艺术,研习古玩,建国后投身文博事业,成绩斐然。1983年他们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用八年的时间,行程数万公里,对于全国27各省市,121个市县,208个收藏中国书画的单位八万余件古代书画进行鉴定分级,并编辑出版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泱泱二十四卷,成果超过了古人宋徽宗的《宣和画谱》和清乾隆的《石渠宝笈》。同时,他们还应邀访问了台湾的清玩雅集,香港的敏求精舍、求知雅集等大收藏家协会,观摩了欧洲、美国等著名博物馆,可以说他们遍览了保存在全世界的中国书画藏品,他们的阅历和实践,是当前中国画的鉴定家、理论家不能企及的。可是这五人中的组长谢稚柳先生和刘九庵先生已经作古,启功、徐邦达、杨仁恺三位先生都已耄耋之年。因此培养文物艺术品鉴定人才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相信,只要这几年在文物艺术品市场历练的实践人员加强理论学习,文博单位的研究人员加强市场的实践,一批中国文物艺术品鉴定的优秀人才,一定会脱颖而出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2002文物艺术品市场回顾与前瞻 2003年01月03日10:34:44 中华工商时报 赵榆   2002年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历年来最好的一年。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中贸圣佳、上海敬华四大拍卖公司,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8796件,成交总额73584万元,比上一年的58715万元上升25%。其中北京翰海成交额与去年持平;中国嘉德成交额春季、秋季两场皆超过一亿元大关;中贸圣佳秋季成交额超过一亿元,是继翰海、嘉德之后,第三个实现单季拍卖超亿元的公司;上海敬华成交额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件拍品成交额超过百万元的件数比上一年增加了一倍,上一年42件,今年84件。其中北京翰海26件,中国嘉德17件,,中贸圣佳31件,上海敬华10件。这84件虽然仅占总件数的0.95%,但成交额为28899万元,占总成交额的39.3%。   文物回流构筑2002年艺术品市场主流   由于清朝后期国力的衰败,列强侵入,使得我们大量的文物艺术品流到国外。据有关资料统计,其中够得上国家博物馆一二级馆藏标准的,竟达一百万件以上。1949年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对于文物回归十分重视,建国初期,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用48万元港币购回三希堂法帖中的二希,也有很多爱国侨胞把珍藏的文物捐献给国家,总体上看,数量有限。自从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形成以后,大陆上的文物价格迅速提升,与国际接轨,流失到海外的文物开始大量回流。如香港齐白石作品的收藏家杨永德先生,1995年将其收藏的160件齐白石作品,委托中国嘉德公司在北京举办专场拍卖会。从此,每年回流到中国大陆拍卖市场的文物数量,约达两千件左右。   自2001年开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文物的回流又出现数量多、质量高的新形势,2002年达到一个高峰,人们称之为文物回流年。2002年全国成交的8796件文物艺术品,海外回流的约占3000余件,远远高于往年,其中中贸圣佳公司回流的文物比例最高,约占70%以上。回流的文物质量今年也是最好,成交价超过百万元的有25件,比去年回流的9件增加了16件。这25件回流文物经济价值很高,达到12105.2万元,占全国总成交额的16.5%。   特别是有的回流文物还被国家博物馆购得,丰富了国家博物馆的收藏,提高了国家博物馆的陈列水平。如北京首都博物馆从中贸圣佳公司,以800万元购进了唐阎立本《孔子弟子像》手卷。首都博物馆在今年秋季,还以184.8万元,在中贸圣佳公司购得明嘉靖《三彩观音坐像》,此观音高135厘米,由三部分铸模构成,观音造型慈祥端庄,彩色艳丽秀雅,背后用橄榄色釉水书“嘉靖四十三年正月匠人乔”款,十分难得,是一件标准的馆藏文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贸圣佳公司秋季推出的北宋米芾《研山铭》手卷,以定向定位的形式,被国家文物局指定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以2999万元购得,使得这件国宝落叶归根,圆了国人对于《研山铭》的回归梦。   一年两破中国书画世界最高价位   我国的书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民族传统,为人类的文明做出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我们的书画艺术的经济价格与西洋美术的经济价格拉开了惊人的距离,这是与我们民族艺术在世界文明历史上发挥的作用和其实际价值,极不匹配的。自从中国大陆出现文物艺术品市场以后,中国书画的经济价格迅速飙升。1995年北京翰海公司在北京推出的北宋张先《十咏图》,以1980万元人民币成交(约合239万元美金),被北京故宫博物院买下,打破6年前,1989年佳士得拍卖公司在纽约创造的元代《元人秋猎图》187万元美金的记录。2002年春季,中国嘉德公司推出的宋徽宗赵佶《写生珍禽图》,以2530万元人民币(约合306万元美金)成交,打破7年前张先《十咏图》记录。2002年秋季,中贸圣佳公司推出的米芾(研山铭)以3298.9万元人民币成交,约合402万元美金,打破了《写生珍禽图》记录,出现一年两次剧新中国书画的世界记录的喜人情况。应该指出的是,《研山铭》的成交价格,虽然欧洲、美洲的博物馆前来参加了拍卖会,但是,因为他们不能参加竞买,所以不能算国际价格。又因为中国大陆、海外的企业、博物馆、收藏家参加了拍卖会,但是也不能参加竞买,也不能算国内价格。只是由国家文物局指定的中国文物信息中心一家竞买,只能算是“内部价格”,距其实际价值应该相差很远。当然,《研山铭》的拍卖只是一个超越拍卖法则的个例。这一个例,是在物主和拍卖公司心甘情愿的条件下形成的。   同时,中贸圣佳公司秋季拍卖会推出的清乾隆《粉彩山水如意耳绶带琵琶尊》,以1122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大陆清代官窑瓷器最高价。此琵琶尊1996年在北京以220万元成交,时隔6年,此尊价值整整提升5倍,也是增值最快的。   随着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及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北京也继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香港之后,成为第四个中国文物艺术品集散中心。其主要特点是,北京不仅一般的中国文物回流的数量多,质量高、价位大的珍贵文物,回流的数量也开始赶上或超过伦敦、纽约、香港,这就使北京的翰海、嘉德、中贸三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缩短了与国际上苏富比、佳士得大拍卖公司间的距离,开始跻身于国际大拍卖公司行列。   今年的预测与前瞻   今年,应该说是各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首先是中国大陆拍卖市场的货源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现实可进入拍卖市场的货源十分紧缺,过去各公司间争夺货源的白热化状况会愈演愈烈,最后只能按照经济规律适者生存。其次是连年亏损的中小型拍卖公司,支撑他们的后台老板开始发现,这些公司是扶不起的太子,不仅不能提高文化形象,有的还损害了名誉,损失了经济,从而失去后台的支撑。其三是新文物法规定,对于经营文物商品的拍卖公司,要进行新的审定。虽然新文物法的实行细则尚未出台,但我们相信,新的规则,对于当前文物拍卖无序的混乱局面,一定会有所整顿和清理。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44 编辑 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1年的回顾与展望 2002-02-25 打印   2001年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上海敬华、中贸圣佳全国四个最大的拍卖公司,一共成交拍品7800件,成交总额58715.8万元,超过2000年的35161.4万元,创造了历史上最高记录。   四足鼎立的格局基本确立   新世纪伊始,上海敬华拍卖公司宣告成立,打破了北方独占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格局。敬华春秋首拍成功,取得优异的成绩,成交率在全国同行中领先,特别是明永乐青花折枝八方烟台和陈洪绶“举案齐眉”,分别以968万元和308万元的天价成交,震动了国内外拍卖市场。秋季拍卖会又取得不俗的成绩,全年成交额达9455.6万元,在上海看到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兴盛的曙光。确立了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中贸圣佳、上海敬华四足鼎立的格局。   北京翰海全年一共成交文物艺术品2527件,成交额22329.1万元,在全国仍然独占鳌头。他们春季推出雍正画龙点睛青花釉里红云龙纹大天球瓶,以1045万元成交,在海内外影响颇大。中国嘉德全年成交拍卖品3374件,成交额达14359.3万元,全国名列第二。他们推出的傅抱石“秋谷飞瀑”,以671万元成交。中贸圣佳公司今年只推出一场大型拍卖会,拍卖品369件,成交额4771.8万元,名列第四。他们推出有《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最多,其中陆治“云川图”,1995年在中国嘉德公司第一次拍卖以93.5万元成交,此次成交价为605万元,5年增值500万元,给艺术品收藏增加了信心。    高价位的拍品是拍场上的兴奋剂   衡量拍卖会成功与否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成交总额的大小;二是成交率的高低;三是高价位拍品的多少。2001年拍卖会单件拍品成交额超百万元的有42件,是历来年成交数最多的,比2000年的27件多出15件。这42件拍品虽件数仅占总件数的0.54%,但是成交额却高达11955.9万元,占全年总成交额的20.3%。每当拍卖场上高价位的拍品成交,就要出现全场的激动。   北京翰海公司春季拍卖会王石谷的“溪山行旅图”卷,设色纸本,301.626厘米,参考价为120—200万元,以599.5万元成交,创造了王石谷作品的最高价。2001年有4件郑板桥的作品以百万元以上的价格成交,有人说今年是郑板桥年。其中,中贸圣佳推出的郑板桥《手书五经》以550万元成交;北京翰海推出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立轴,195、100厘米,以192.5万元成交;中国嘉德推出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立轴,193.5、109.2厘米,以110万元成交;中贸圣佳推出的郑板桥的《竹石图》立轴,136、93厘米,以110万元成交。    2001年出现回流文物的高峰   据有关资料统计,流失在海外的够国宝博物馆一、二级标准的文物,就不下100万件。自从中国大陆有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大陆的文物价格与国际接轨,有时甚至超出国际价格,遂出现文物的回流。再加上国家文物政策的调整,允许海外进口的文物出入自由,给回流文物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其逐年增多,2001年出现了艺术市场的回流高峰。   据不完全统计,2001年拍卖市场成交的7800件文物艺术品中,回流的近2000件,约占25%左右。各拍卖公司推出的回流文物艺术品拍卖专场,有“傅抱石精品暨张氏藏中国书画”、“天心楼藏中国书画”、“敬天安道主人”、“太乙楼收藏”、“吕国豪珍藏”、“朱牧、姚培珠收藏”、“佐藤收藏”等。   更令人可喜的是,在大量回流文物中有很多艺术精品。如书画类中元代赵子昂“归去来辞”行书卷,46.7、453.5厘米,就被著名鉴定家启功、徐邦达、傅熹年、杨新、章津才等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以682万元成交。宋刻本《春秋经传》以159.5万元成交,中国出版博物馆购藏为镇馆之宝。   海外回流的文物精品对于拉动拍卖行的成交总额,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北京翰海公司秋季拍卖会推出的海外回流的4件精品:清雍正“青花釉里红龙纹玉壶春瓶”、雍正“粉彩九桃大盘”、清暑“白玉狮钮鼎式炉”、清“缂丝姜晟书乾隆八征耄念之宝记”手卷,分别以880、605、247.5、343.2万元成交,4件总额为2075。7万元,占该公司秋季拍卖会成交总额的五分之一。    2002年的形势将会更好   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2001年的成绩,是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纽约等艺术品拍卖市场萎缩的情况下取得的。进入2002年,随着世界经济的可望复苏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信息的形势会更好的趋势。   第一,拍卖市场的经营管理将会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因为全国四大拍卖公司鼎立格局的确立,各拍卖公司间的竞争就将更加明确,而竞争的内容又主要表现在经营管理的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经营管理的规范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又会加大征集拍品的力度,赢得顾客的信任,提高收藏者的信心,促进高层的发展。   第二、各拍卖公司都加大了征集拍品的力度。拍品的质量和数量,是拍卖会的关键,特别是信息化的今天,只要是征集到好的拍品,其信息就会不胫自走,就会赢得众多买家的瞩目。据了解,秋季拍卖会一结束,各拍卖公司都制定了征集拍品的计划,派出大量业务人员下南洋,走欧美,跑全国。特别是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现在已经囤积了2002年春季拍卖会的精品,并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期间,举办了一个小型精品展览,陈列出阎立本“孔子弟子像”设色绢本手卷、王蒙“山水”设色纸本手卷、清《高宗廷臣合写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经》设色纸本卷、董邦达《田盘胜概图册》水墨金粟笺本十八开册页、清乾隆“十全记”缂丝手卷等,引起国内外收藏家的重视。   第三、明年回流的文物将会更多。由于2001年高价位的文物都买出了好价钱,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海外收藏家,把高价位的文物珍品送到国内参加拍卖会。尤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会在外汇兑现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便利,也会给文物的回流增加动力和有利条件。   毋庸置疑,文物的回流,是国家强盛,经济富强的表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由于大量文物的回流,也必将出现“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负面效应。几年来,拍卖市场上回流的文物中,不断有赝品出现,2001年赝品的数量陡然增多,引起了收藏家的警觉。如有的公司拍卖图录同一页上,两件名称、质地、规格、参考价相同的文物,标有不能出口★号的参考价的最高价位成交,另一件没有★号的回流文物,无人应价而流标。为此,对于,回流的文物拍品,除了收藏家提高警惕,认真鉴别外,拍卖公司更应该为收藏家和本公司的信誉负责,提高鉴定水平,把好鉴定关。(收藏家)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