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国老,如今我最向往的是,有一天大家都认可浙江湖州是天下“两经之城”。公元八世纪晚期,陆羽撰写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1:30



           伞老可在一楼补充个简单的  图书封面。。

           全球化,地球村的宏伟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之事,说好听点,是惊喜,说难听点,也算灾难。。

           火车,轮船,飞机运输了那么多物资,为啥还是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这个问题,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另一方面,生产的产品饱和,卖不太动。。

           大数据,智能化或许过于空泛。。。。有些走题。。

     
            在春总理英明正确的领导下,网站虽然发展一般,线下还是丰富多彩,无比活跃的。


            据说,春总理也不满意,准备做个文化教育集团,初步规划,两万人吧。十个学校。。

             争取,山东申请上几个。。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0 19:53 编辑
以上方面请国老提出建设性意见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2:13



       前面的八章,我对寻源那章印象深刻。。

       当然了,还是老话,如果有画作或者大画家“风格性”的东西,作为补充,可能更好些。

        每章有三两例子,图画补充,似乎更有“雅俗共赏”之乐趣。。



        后面问答,有些简略,如果有启示未来的意味,可能会更好点。

        毕竟,所谓高科技,网络化,有可能带来的是一场笑话。

        原来,只是物流,客服而已,规模化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社交关系仍是很初级!


        画经一本书,不可能承担太多画外之事。

        但是,现实情况是,读者层还是很广大的,如果有十万,二十万读者,

        那么,文化普及的方面,还是要做考虑的。

        《明朝那些事儿》扩到七大本,印数超过2600万册,《易中天说中华史》(20本)印数累计超六百万册。。

         这说明市场海纳百川之外,还是有“无限”需求的。

TOP

回复  国际码头


    国老说的很对,很好。至于《画经》,已经在序中明确:“不涉画史,不辩画理,不作 ...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10 11:11

   

        这不是画史,属于文化概说。。因为与其别人注解,不如伞老略论一下。

        这样,不仅有利于读者理解,更有利于“形象化”的传播。。

       经,还是重概括性,统论性的东西。。。

TOP

以上方面请国老提出建设性意见

TOP

从内容结构上说,采用了八章,分别是:
总画,也即指明画之本质,提升对“画”的认识,舍去了画的一般物质性和生活层面的特性,重在形而上的层面揭示画本质;
提格,重在提示画家考虑画格,拔高眼界,关注绘画作品格调、创作格局、艺术品格,脱离“猪猡”式的低端艺术生活水准;
累功,虽然没有放弃传统的“天才加勤奋”模式,却是隐含了“选择大于努力”的至理,同时强调了对于天赋的有效精准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努力;
精技,主要阐述力由心出,力是技术精进的根本依靠所在,列出了力的几个不同层次;
画魂,一幅画作就是一个世界,所以某种意义上讲画家是创世主,否定了理念与再现问题,突出了画的自主性、自在性、可适性;
进道,道,存在于无时无处、身外身内,即便同意“道法自然”一说,也必须追求自然又不可一任自然;画家要把握空间、时间关系;画道与画招殊途同归;
寻源,首次提出三种气韵之说,提出由于法则牵动而产生气韵,重在“得体”;
最后是精神,“精神”是一个古老概念,但是之前没有人作深入细致的分析论述,这里细分为三种来源和组成;又提出真画与代画概念,特别是“代画”无感之说,其实涵盖了行画、废画、随意应酬、低端创作等等情况。

TOP

从写经书的角度,不可以用白话文的形式,而必得采用古文。之所以以四字为主,倒不是想往骈文上靠,以华丽文采吸睛,而是表述上的需要,经文必须有实在的内容内涵,无非觉得这样更加适合而已。但是如果全部用四字,则未免自我束缚,有些内容仅用四字是说不明白的,所以也参杂了一些稍长的句子。

TOP

国老,如今我最向往的是,有一天大家都认可浙江湖州是天下“两经之城”。公元八世纪晚期,陆羽撰写了《茶经》,成为千古名典;二十一世纪初期,伞老人著述了《画经》,未来是否能成为同样的经典之作?非常期待啊!如果没有足够的高度、超越前贤,没有完善的体系、自成一说,是不行的。《画经》稿还比较粗糙,尽管已经近百次易其稿,仍然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

TOP

当此万马齐喑之际,《画经》可为高阶指引,所以在第一章论述画本质之后,第二章即为“提格”,提格之事为当前重中之重。

TOP

我个人希望,《画经》能够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体系,完全不同于前人所涉关于绘画的各类论述、观点,站上无限的高度,以启后学,裨益后世画家和鉴赏家。

TOP

回复 7# 国际码头


    国老说的很对,很好。至于《画经》,已经在序中明确:“不涉画史,不辩画理,不作画论,不论笔墨,不列画人,不析画作,不究东西,唯形而上,纯以为画人进阶修身之玄微引导,也得为解人品画鉴人之特健丸。”正是因为形而上的考虑,所以不得不取舍再三,许多内容放弃了。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