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9 22:37 编辑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5:53


          莫兰迪,说了一段话,也很有意思:“我相信,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抽象,更不真实的了。”

          他画了副风景,也是很不错的,技术自然不必说,情景很柔和可爱,虽是冷调,却是近景!

          他的作品,那种高级灰色,曾在前两年流行于服装界,甚至在油漆产品里,广受欢迎!

     

           八大是个挺重要的案例,一扫几百年沉闷的画坛,笔压明清,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

            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无我之境,晶莹透明。。魏晋时,“我”是独立重要的,“我与我纠缠久,宁做我!”

            八大,还是把魏晋极其以后堂宋元明的视觉体验,大大推进了一步。。

           

          心物相融的极致,就是那种“人人不流泪,不流血”(顾拜旦语)的理想境界吧。

           大人物的想法,总和普通人不一样的!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9 22:04 编辑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5:53


        东方12,欧洲7,当然,还能列举一些。。。
   

        文学是个特殊广大的门类,它本身就和画关系紧密,有些画家本身文学修养很高,而有些文学家对绘画也很有兴趣。

        略举两例:

        英国雷诺兹认为“米开朗基罗高于全世界”,实际上,米的诗人身份常常被忽略。

        梵高是否受到过“湖畔诗人”华兹华斯(1770——1850)的诗文影响,这是很有意思的事。

梵高的鸢尾花系列,和华兹华斯的水仙花,虽非一种花,内里精神却可能是一致的。


        同理,莫奈《大教堂》的辉煌,如果说没有受到雨果《巴黎圣母院》“命运”主题的启示,恐怕也说不过去!

        雨果(1802——1885)写这部巨著的时候,是在1831年,七年之后,莫奈(1840——1926)诞生。

TOP

TOP

@国际码头,收到请回复
王椿淳 发表于 2020-7-9 11:49



  @王椿淳     

             伞老,下完,并简单看了看!!。。。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20-7-10 10:12 编辑

伞老,八部分,似乎加点作品,略作注解更好!


           作品再加个三言两语,或微言大义,或诠释说明更好!

           比如,南美秘鲁很早的“纳斯卡大地”图案,徐渭的“墨点不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沧桑入

          画”,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从读者角度来说,稍微容易

         理解些。水墨彩墨,开始是否就受到“上善若水”的影响?后来具体的,接受孔子的仁爱,

          孟子的忠义思想的影响?格物致知,其实很庞杂,屈原“上下求索”,

          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王羲之“不激不励”,颜真卿“金声玉振”,朱熹“月印万川”,王阳明“亭前格竹”都说明这些名人大贤也曾呕心沥

          血的探索过。。。最终,是否能到达“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境界,这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另,所谓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名作,是否略举几例,融合也好,比较也罢,让读者稍微知道大概,可能会好点,

           比如伟大的但丁。他的《论世界帝国》,蛮有雄心壮志的,和大同社会不同,却是较早具有“地球村”意识的文化巨人。

           他除了是被驱逐者,也是诗人,意大利民谣集大成者,对文艺复兴三杰影响不言而喻。。

            英国大画家康斯坦丁,透纳应该对印象派有启示作用。。

            画家莫奈,算是正式宣告了现当代艺术的诞生。。——西方,还是围绕着“真”,“善”    这两大支柱,探索  “美”的!!

            可能,到了梵高,才真正探索出了一些东西。。如伞老所言“色质如玉”。。算是告一个段落。。


            比较近的,画瓶子“隔离世界”的莫兰迪,“巍巍小花”的卡特林,从光色,到境界,从单纯,到宁静,

            这些纯粹的画家都交出不同的答卷,虽非百花争鸣,却是百舸争流,——无非表达自由,平等,博爱而已!





            我大致上,先谈这些。。。

TOP

@国际码头,收到请回复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