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古拙稚雅
拙意尽观徐生翁

----听王镛院长提及徐生翁,讲其书法的“拙”意。
我网搜徐之书画作品,观之,了解徐生翁书法。觉得喜欢。

博雅古风

    有人说:书法之入门从兴趣开始。此话我以为有理。大凡搞艺术有所成就的人,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无一不谈到,自幼酷爱,或书香门第之熏陶,或子传父业,或天才智慧所至。唯兴趣可以深埋于心,一时无缘染心,一旦有了机缘,大器晚成亦有少年梦圆之念。极于心志,静待勃发。入门后的造化,灵于心性,随缘悟性。天才厚学,天道酬勤。博于古今,师法造化。艺之追求,化于境界。为道通神,学养积功。雅俗与否,来人述评。于己,只需进取敬业,功名自有分寸于历史。书法,独立于世,近现代之事。改革开放后,中华文艺复兴之举也有了契机。文化繁荣之环境,为立命于学,发奋于艺术之人拨开云雾,前景辽阔。何以为?当看自己的雄心,竭力圆梦。学,然后知不足,古人有训。求学,无捷径,但有巧功。师古尊典,汲古博今,可以拓宽视野,体悟探索精神。艺精需神通,妙理在于得道,明道后,则一通百通。

    昨日,听《胡抗美沃兴华“情感·形式”书法展录音》,王镛院长(书法院院长)讲,书法有“拙”之意境,古人有之。清代赵之谦书法有“拙”意,但不如民国之于右任,而于右任较之徐生翁又逊色一筹,徐生翁“拙”中有“稚”,开又一境界。我得到了这个讯息,上网搜了徐生翁的书画作品词条,以为王镛院长说的是。也喜欢徐的东西,为何?一时难说清楚。只觉得,既然王镛教授提到徐生翁,想必他有所领悟其中的奥妙。


    了解,便是学习。感兴趣,便可以研究融通,必会有所收获与感悟。于是整理,发了此博文,与博友同道分享。以为快。
                                                         (2013.04.27.博雅古风补记)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