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春秋莲鹤方壶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10 编辑 春秋莲鹤方壶(Lotus and crane rectangular hu)是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时期铜器、青铜器,一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青铜馆,另一件藏于河南博物院。 0_sdjrart20090903173938.jpg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10 编辑 巧夺天工 青铜时代绝唱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等,莲鹤方壶就是东周时期的代表器物。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似乎在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当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一只立鹤。仙鹤亭亭玉立,双翼舒展,引颈欲鸣,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因此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莲鹤方壶构图极为复杂,造型设计非常奇妙,铸作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莲鹤方壶需要几十个奴隶同时浇铸才能完成,是多范畴合铸工艺的代表。   鹤舞莲池 引领时代新风   莲鹤方壶遍饰于器身上下的各种附加装饰,不仅造成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而且反映了青铜器艺术在春秋时期审美观念的重要变化。郭沫若先生指出: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迥然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郭沫若先生以极富文采的语言,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可以看出,他这里所描述的,既是指莲上之鹤,又是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在开创一代新风,所以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人们个性张扬,崇尚浪漫情怀。东周青铜器作为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器形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奇巧,手法由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趋向写实,装饰纹样也变得易于理解和更接近于生活。莲鹤方壶的出现,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观念,是活跃升腾的精神力量的形象体现。   朝晋暮楚 体现文化交融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还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读过《春秋》经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也各自形成中心,这也明显影响在青铜器上。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   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10 编辑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高126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重64.28公斤,1923年河南省新郑市李家楼出土   长方形口,上有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盖上饰盛开莲瓣两层,中立一鹤,颈两侧有龙形双耳,腹部满饰蟠龙纹,四角各攀附有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只侧首吐舌的怪兽,以背承器。整个器物造型优美,花纹流畅,制作工艺精湛,挣脱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严肃穆的风格,加强了姿态的动势和力感。展翅欲飞的立鹤,攀岩登壁的怪兽,使器物具有静中有动,寓动于静的艺术魅力,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莲鹤方壶这种艺术构思,反映了春秋中期新旧思想交替,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新郑县的东周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墓葬。它以自身清新独特的艺术特色,反映出当时装饰工艺发展的新走向。   莲鹤方壶通高118厘米,口长30.5厘米。整体造型大方典雅,装饰华丽。壶冠部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盖上立有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壶颈两侧有龙形怪兽双耳。壶身上装饰有浅浮雕的龙、凤纹饰,各种花纹相互交融,不分主次,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昂扬的生命意志,产生出异常瑰丽的装饰效果。腹部的四角各攀附有一只立体小兽,圈足下还铸有两只卷尾兽,支撑了全器的重量。这种巧妙新颖的构思设计,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体现出东周初期欣欣向荣,蓬勃向上的社会精神风貌。此壶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部分是盖顶仰起的双层莲瓣和伫立于莲芯之上展翅欲飞的立鹤。它们所展示出的这种清新自由、生动活泼的意境,一扫前代装饰工艺肃穆刻板的风格,标志着中国装饰工艺的新开端。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