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手機拍圖 2011年秋 故宮 隆宗門 箭頭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古建築的經典,確實百看不厭,,,,, 20111012A141.jpg 特意拍一個可以作為手機背景的,上面的天空正好留給手機上的那些亂七八糟的符號的位置 20111012A142.jpg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第四次登上百家讲坛 ------------------------------------ 阎崇年:故宫绝非空壳 宝贝都被运到台湾是误解 2012年03月23日 13:29 来源:四川日报   2月24日,78岁的清史专家阎崇年携新作《大故宫》再度出山,第4次登上《百家讲坛》,通过60讲为广大观众全景呈现一个宏伟瑰丽、价值连城的故宫。《大故宫》一套3本的同名书籍,也将陆续推出。   作为中国紫禁城协会的副会长,阎崇年研究故宫已经长达50年。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民间有一种看法,认为故宫里价值连城的宝贝,都被运到台湾去了。但是在他眼里,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故宫绝非一个空壳,而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圣殿,它的价值,无论怎么估价都不算高”。   开讲故宫如履薄冰   为了这次开讲《大故宫》,他在最近一年多的时间里,收集整理了几亿字的文字资料,多次徒步故宫实地测量和考察。   记者:你曾三度登上《百家讲坛》讲明清历史,这次开讲《大故宫》的缘起是什么?   阎崇年:5年前其实就有一个想法,希望能全景呈现故宫的精华,拓宽公众了解故宫的视野。为此,著名出版人金丽红还抽调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成立了“大故宫”工作室,配合我的资料收集、实地考察等工作。对于囊括了明清建筑、文学、书法、绘画、戏剧、服装、饮食等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的故宫,我觉得知识不够用,此间拜访了多位各个领域的行家。先当学生,仔细研修后再当先生,才敢讲给观众听。   记者:从2008年到现在,你“消失”的这几年都做了哪些具体的准备工作?   阎崇年:主要是收集资料,实地考察。像前几天播出的《午门凤翔》,虽然只讲了32分钟,书稿7000字,但是查资料就得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城到宣统退位,600年在午门中发生的大事情,都要查一下。然后再沙里淘金,把资料浓缩。有时候一集故事收集了几十万字资料,却必须浓缩成几千字观众感兴趣的。所以每录一集,我都觉得如履薄冰。   有一讲“三希堂”,要涉及三件法帖,这就难住我了。我就看《谢安传》等各种人物传和学术论文,和三个书法大家的作品,去看三希堂的环境。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我还专门去看原件,这才心里有了数。   这次讲 《大故宫》和以前还有所不同。以前主要是查阅文献资料,而这次是把资料和实地考察结合起来,讲的地方我都去过,而且不止一次。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去了至少8次。三希堂的整个碑我都看过。北京故宫有条中轴线,叫子午线,先有中轴线才修北京城,永定门、钟鼓楼,16华里。我们曾从永定门一直走到北头,体会这条线。故宫里面我也考察,是分片考察,讲哪块就去考察哪块。多次去,反复去。希望比较全面地反映故宫全貌。   故宫和故宫文物不可分割   在阎崇年眼里,故宫绝不只是一个空壳,它宏伟的建筑、丰厚的藏品以及它的典章制度等,对后人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记者:我们已经习惯了称紫禁城为“故宫”,这次开讲《大故宫》,“大”的涵义是什么?   阎崇年:当然首先是空间大。我第一次到故宫是60年以前,我惟一的印象就是“大”。那时候我们住平房、民房,到故宫一看,不得了。后来多次到故宫,渐渐知道故宫的面积是72万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现存的皇宫,就以北京故宫占地面积最大。此外,我觉得故宫的价值,不管怎样估价都不算高,它是我们中华五千年文化凝聚的一座圣殿。“大故宫”,不仅包括了紫禁城以及皇家园林、行宫陵寝,还有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文物。凡原内务府管理的范围,都在“大故宫”内。   记者:《大故宫》一共60讲。能否透露一下你将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怎样的故宫?   阎崇年:我希望能把故宫的全貌呈现出来,让人知道北京的故宫恢弘、光辉而且灿烂。这次的《百家讲坛》,我设计了6条线索。以空间为序、影像为长、文化为魂、合纵连横、史艺联通和中正安和等方面来表现故宫的方方面面。此外,我把沈阳故宫、台北故宫博物院、三山五园、承德避暑山庄等纳入了故宫的姻系,讲述了明清二十四位皇帝和一位“女皇”慈禧在紫禁城治居的历史,这些对于观众拓宽了解故宫的视野很有帮助。   记者:你通过哪些细节来证实故宫之“大”?   阎崇年:我曾把故宫与英国的白金汉宫、法国的卢浮宫等做过比较。相比之下,故宫600年的历史非常悠久,而且保存得如此完整,这是很不容易的。卢浮宫经过多次改建和扩建后,一度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但仅以面积来说,卢浮宫的面积还不到紫禁城建筑面积的四分之一。凡尔赛宫的建筑面积还不到颐和园的十分之一。白金汉宫的面积,也只相当于故宫的十分之一。   另外,故宫的藏品也很丰富。经过7年的清理,现在故宫的藏品是180万件,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有65万件,一共是245万件,这是个足以令人称奇的数字。另外一个是档案,故宫里有1000万件汉文档案、200万件满文档案,其中有一部分档案是明朝末年,在原来明朝的宫纸上,翻过来形成的档案。还有档案有行间距,把行间距写上字,做了记录,这种档案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还有很多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故宫里发生的人和事,它的典章制度、日常生活、宫廷斗争。这样看故宫,就是一个立体、生动、丰富的,可触摸的。   有的人说故宫的东西都被运到了台北故宫,说故宫的古建筑只是一个壳,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因为他们既不了解故宫究竟有多少藏品,也没看到文物藏品和宫殿不可分割的关系。很多分散海外的文化和故宫的历史文化是一个整体。结合起来研究,这一个一个的孤零零的文化,才有了生命和灵气。   探索永远充满趣味   在《大故宫》里,阎崇年并非死板地读史,而是纳入了很多普通观众感兴趣的史料,让严肃的话题充满趣味。   记者:据说光绪皇帝结婚前,紫禁城里的太和门是纸糊的假门,《大故宫》会涉及这种八卦吗?   阎崇年:这个确有其事,我也会讲到。光绪十四年12月15日,太和门大火,化为灰烬。但是次年正月二十七,就是光绪皇帝的大婚吉日。清制规定,大婚皇后必须经由太和门进宫,如今太和门被烧,短短42天根本来不及重修。怎么办?清廷就下令北京的棚匠扎彩工,夜以继日加紧搭建,竟然搭成了一座逼真的彩棚太和门,以假乱真,在光绪大婚时使用。所以《光绪皇帝大婚图》上的太和门,其实就是纸糊的。这项工艺已被列入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矗立在紫禁城的太和门,是光绪大婚后第二年建成的。   记者:康熙设立南书房,主要是作为学习娱乐的场所,还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巩固自己的权力?   阎崇年:南书房的设立是康熙的一个创造,这是军事、行政、学问和情趣的需要。因为康熙身边的太监没有文化,不能同他研讨经史,切磋书法,大臣也不能随时陪伴身边。所以干脆设立南书房,选择一批品德高尚、学艺有长的大臣任事专职,随侍左右。他们中既有懂书法、绘画的艺术家,也有一批通天算、明音律的科技之才。但是侍奉皇帝并不是容易的事,他们曾经因为长时间垂首侍立,“十指欲肿”,也会因为写派呈书籍,“终日伏案而坐,两脚不得屈伸。”   记者:《大故宫》听上去是一个比较严肃、学术的话题,你怎样保证观众有兴趣听下去?   阎崇年:我讲的时候会看观众的眼神,有时观众乐了,我就觉得大家喜欢;有时大家低头,我就赶紧压缩,根据观众反应随时调整。另外,历史里很多怪癖的专用字,也尽量避免出错。已经录完的这20集,我尽心了,尽力了。   嘉宾 著名学者 清史专家 阎崇年   主持人本报记者 吴晓铃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quote]为什么没着人拔掉 先不说盖这些建筑化了多少银子,就是皇族伪皇族也不会同意的。 伞老看看电视剧就知道了,到处清宫廷戏剧,我常常有个错觉:以为华夏5千年历史,清朝至少占了3千年。 ========================================================================= 补充:『天涯杂谈』 阎崇年被打耳光,对于他来说,是悲剧,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喜剧.(点击:2880 回复:80 作者:大汉传统 发表日期:2008-10-18 3:40:00 回复 近闻,清史学家阎崇年无锡售书被打,消息传来,引起了一片哗然,绝大多数网友都为之叫好,也有极少数人为阎崇年喊冤,说学术问题不可付之武力云云,其实,阎崇年被打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自阎崇年登上百家讲坛以来,大肆篡改历史,搞精神复辟,不但为满清涂脂抹粉,并为汉奸翻案,其企图已路人皆知,但不知为何,这样一个不讲学术道德,混淆是非的人,竟可以屡次登上央视设立的百家讲坛,公然诋毁汉族政权,不但未受到任何禁止,而且还得以出书,还得以到各地签名售书,是可忍,孰不可忍?            众所周知,阎崇年是有相当背景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兴风作浪,在他背后,是有一股势力在给他撑腰,这股势力,有试图复辟者,有伪精英,他们遥相呼应,篡改历史,以致形成了为汉奸翻案的逆流,从某些“精英”要让秦浍的跪像站起来,到地方政府部门“纪念”洪承畴,这股为汉奸翻案的逆流,已经污染了很多人的是非观念,如不采取措失制止其泛滥,必将危害社会,贻祸民族.         阎崇年只不过是为汉奸翻案逆流中的一分子,当然,是比较活跃,跳得比较欢的一个.想当初,阎崇年以汉奸后代的特殊身份,在讲坛上着实火了一把,但不管他怎样巧舌如簧,不知不觉中,还是暴露了他与人民为敌,与汉族为敌的实质,须知在任何朝代,掳掠都是非法行为,而阎崇年却给满清掳掠杀 戮中原百姓的行为披上了“合法”外衣,说是为什末满清要去中原掳掠呢?“因为那里都比较富庶”,“对于中原百姓来说,是悲剧,对于满人来说,是喜剧.”但阎崇年并没有表示出对中原百姓有丝毫怜悯之意,而是一再道“喜”,似乎中原百姓应当被掳掠,被杀 戮,可见,阎崇年的心肠是何等冷酷,他要是早生三百年,一定是个以掳掠杀 戮中原百姓为荣的刽子手!            阎崇年的拗论激起了民愤,民间对他的批判不能说不严厉,但阎崇年照样上央视的百家讲坛,照样出书,照样签名售书,民间的批判声并未制止他宣扬复辟,这说明阎崇年背后的势力很有来头,很有背景,等闲民众奈何他不得只能不令他开博客而已.阎崇年因此更加猖狂,带着他的“鸦片”到处推销,而且其路线是由北向南,跟满清攻占江南时的路线一样,是可忍,孰不可忍?         终于,阎崇年在无锡被打了耳光,这是民间愤怒的反应,有人说,打人不对,但如央视限制他上百家讲坛,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在阎崇年讲“明亡清兴三十年”的时侯,民愤已经很大了,不过并未引起央视的重视,反而让阎崇年继续吹捧满清,这才是导致事态激化的直接原因,另外,阎崇年不知收敛,轻视了民众的力量,也是自己找抽.   阎崇年在七十多岁的时侯挨了耳光,可能是觉得有些委屈,但与当年被满清掳掠杀 戮的中原百姓遭受的苦难相比,这点委屈又何足道哉!   不妨可以这样说:阎崇年被打耳光,对于他来说,是悲剧,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喜剧。掌脸也是两个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可上纲上线。掌脸更多的是促进了二人交流,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有点戏剧化。哈哈。。。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quote]为什么没着人拔掉 那就不知道了,按說過去的皇宮講究很多的,不知道為啥就一直留下來了。那場戰鬥,後來的道光親自用鳥銃擊斃幾人。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为什么没着人拔掉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20111012A137.jpg 20111012A138.jpg 20111012A139.jpg 20111012A140.jpg 搜狗截图_2011-10-25_15-57-43.jpg 隆宗門,在乾清門的西面,正對的是東面的景運門,現在是餐廳。以前就聽說隆宗門的牌匾上留有嘉慶時候天理教衝進皇宮,留下的箭頭子,一直沒看見在哪裡。這次看見了在隆宗門外面的匾額上,坐在裏面吃飯才看得見。這個方向,當然是天理教徒射的。 很清晰,在匾額框與藍底的交界處。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6:06 编辑 20111012A134.jpg 20111012A135.jpg 20111012A136.jpg 午門,裏面正在展覽的是蘭亭大展。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