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县的会津坂下町是斋藤清的出生地,位于日本的北疆。与美国作家福克纳一样,斋藤清终生都爱着他这“一张邮票一样大的故乡”,终生都在画着这块美丽的地方。会津是斋藤清一生描绘不尽的风景,这里的一切几乎都曾被他搬上画面。会津的雪、会津的柿树、会津的农舍、会津的稻田、会津的森林、会津的河流,这一切都是他童年就积累下又剪不断的乡愁,是他据此而终生吟唱不绝的乡歌。
斋藤清说:“我从白雪覆盖,没有多余的景物,单纯化了的自然中真正感受到了美。被触动的心弦,归乡的喜悦,促使我连续不断地描绘会津的冬天。”正是这种会津赋予他的诗情,使他很早就开始了以“会津之冬”为题的版画组画的创作,连搞了二三十幅作品,多次进行专题的个人画展,以后索性以这些作品出版了《斋藤清会津之冬版画集》。因为他对故乡的这一片炽热之情,被福岛县会津的坂下町选为名誉居民,他非常重视故乡给予他的这一荣誉,把自己一生的300件作品捐赠给福岛县立美术馆,并多次在家乡举办自己的个人画展。
日本民族历来就有着崇拜自然的习俗,他们珍视自然界的一山一川,一草一木,连自己起的名字也离不开自然的风物,这一切在艺术家的手中就表现得非常特别。如同东山魁夷对自然的膜拜一样,斋藤清对自然也充满了敬仰和热爱,孜孜不倦地终生为自然做着写照。但出现在他笔下的景物并非是原样原貌,而是经过他艺术修削过的形象,斋藤清画中的景物都是经过高度提炼的、极其单纯简洁的,它们被删去了一切的细节,没有任何琐碎的枝蔓,以一种无瑕的明朗呈现出美。但这种单纯并非苍白和虚空,里面却是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浓缩的精美,一种怡然的赞叹,它以一种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简中见繁的多元来给人以感动。这种效果恰恰正是强烈的现代感所给予人的。
不过,作为版画家,斋藤清有着他的独特之处,他为这些单纯而简洁的画面里添加了若干耐看耐读耐品味的元素,那就是日本画家最为看重、也最为着重表现的肌理。斋藤清画中的肌理表现有着不同的轨迹,也有着不同的形式。他早期的画中是利用不同木纹的木板进行拼贴,在印出后留下不同的痕迹,这种木纹的肌理无法用人工仿制,有一种偶然性。用这种技法刻成的《竞艳》和《猜疑》两画特别有代表性,画中几只貓,每只都有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肌理,组成了复杂而美丽的花纹,非常别致。
在他后期的作品中,这种利用木纹产生的肌理渐而消遁了,替代出现的是各种利用不同材质形成的肌理:有的是粗糙的纸面形成的肌理,有的是特意做出的肌理,还有在印制过程中产生的痕迹,这一切使得他的画面中的大块面显得丰富耐看。就是这种肌理,不仅使得日本的观众着迷,也使中国的观众着迷,一时争想仿效,以致掀起了一股肌理风,很多版画家都深受影响。日本版画的基础是浮士绘,它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木版水印。但不同的是,日本的版画在印刷时不向纸上喷水,而是干印在一种表面粗糙的和纸上,这种纸比较厚,印出来有美丽的肌理,斋藤清就喜欢用这种纸来印画。他的这种喜爱也影响了中国的画家,特别是水印木刻家,有人特意仿效这种效果,但买不到和纸,于是就选用一种滤变压器油的过滤纸来代替,效果也大致相仿。
一般来说,木刻总是要在画面上留下刀痕,来表明用刀的走向和力度,但是斋藤清却连这点也省略了,他需要的是一种绝对的纯静,一种高度的提炼,一种极简的概括。日本文化的精髓是冷寂枯涩,在他的画作中,冷寂或许有之,但枯涩却是并不存在。人们看了他的画,更多的是感到一种清新、一种含蓄以及一种具有现代意识的简洁和明净。正是因为如此,斋藤清被人称之为“日本之心”,那是他画中会津的柿树给人带来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