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王世贞著、汤志波籍校《弇州山人题跋》(上下册)
[明]王世贞著、汤志波籍校《弇州山人题跋》(上下册)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7月 32开精装二册 608页 128元
晚明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鉴藏家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等。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二甲八十名进士,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一生著述等身,独主文坛艺苑二十年,也是晚明江南地区的“风雅教主”。王世贞家族是江南名门望族,“三世为九卿八座巨富”(李维桢语)。王世贞之父王忬(1507—1560)是嘉靖二十年进士,后被严嵩迫害致死。王世贞之弟王世懋(字敬美,号麟洲。1536—1588),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也是著名文学家和鉴藏家。清初画坛“四王”之一的王鉴,是王世贞曾孙。太仓王世贞家族是琅琊王氏余脉。
如对王世贞书画鉴藏和书学等予以全面的评价,既非本人力所能及,亦非本文所能详述。在此仅就《弇州山人题跋》辑校本,写些肤浅的阅读札记。《弇州山人题跋》二十二卷辑校之《弇州山人四部稿》和《弇州山人四部续稿》二书中,采用底本为明万历王氏世经堂刻本、崇祯刻本,再参校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等。所谓“四部稿”是指赋、诗、文、说四部。《题跋类》二十二卷刊载于《文部》之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有《弇州山人题跋》七卷,惜今已不存,故不知是否是《题跋类》二十二卷的删定本。
《弇州山人题跋》二十二卷三百余则内容为:卷一至卷二《杂文跋》,主要是为自作和他人诗文墨迹所写的题跋。卷三至卷十《墨迹跋》,主要是为历代(包括明代,下同)法书墨迹所写的题跋。卷十一至卷十六《碑刻墨迹跋》,主要是为历代碑刻、法帖所写的题跋。卷十七至卷二十一《画跋》,主要是为历代绘画所写的题跋。卷二十二为《佛经画跋·道经画跋》,主要是为历代佛、道绘画所写的题跋。而《弇州山人题跋》最重要的内容是《墨迹跋》八卷和《碑刻墨迹跋》六卷。王世贞之所以成为晚明最著名的鉴藏家之一,就体现在这十四卷有关书法题跋的文字之中。明人郭宗昌曾在《金石史》一书中高度评价说:“王元美赏鉴前无古人。”其原因即在于此。该书中的许多史料,尤其是历代一些小名头或冷名头的人物史料,后来屡为明末和清代著录家和鉴藏家所引用,故影响极为广远。
王世贞所处的明代中后期,汉碑、唐碑的鉴赏尚未真正形成时代趣尚,而主要仍以阁帖和法帖为主。王氏鉴赏书法以魏晋钟繇为古雅典范,故他书法鉴赏大致是以晋代王羲之,唐代褚遂良、虞世南等,北宋米芾、薛绍彭等,元代赵孟頫,明代以文徵明、祝允明、王宠所代表的“吴门书派”为主轴线。王世贞在书法鉴赏题跋中,以博学求真的精神予以考鉴,引证据典。虽有时难免有失误,但美璧微瑕,不掩其学术价值。王世贞的鉴赏题跋文字,议论翩翩,笔法古雅,实胜董其昌等人一筹。董氏虽亦是鉴赏“巨眼”,但鉴赏论述过“玄”似“禅”。有时犹如王世贞所言:“盖热中而强为雅语者。”(卷二《题敬美书〈闲居赋〉后》)
由于地域文化因素,王世贞对“吴门书派”艺术地位的提升,起到了相当大的推助作用。他本来就与文徵明等人熟识,故在“后文徵明时代”,他又与钱穀、陆治、周天球等吴门书画家多有交游。他收藏有许多吴门书家的作品,尤以祝允明、文徵明、王宠三家最多。其他书家则集藏于《扇卷》十册、《三吴墨妙》卷、《三吴楷法十册》、《茂苑菁华册》、《杂书画册》、《吴中诸帖》、《有明三吴楷法二十四册》等。王世贞曾在《艺苑卮言》中对吴门书派竭尽褒扬,并自豪言道“天下法书归吾吴”、“法书之迹,衣被遍天下而无敢抗衡”。(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
在王世贞所藏唐人墨迹中,有两件最为著名: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今藏上海博物馆)、褚遂良摹《兰亭序》(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王世贞怀疑《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而不无襄阳结构,或即米所临,未可知也。”他怀疑的理由有三,其实并不成立,此不详述。仅凭该帖上“弘文之印”真印,即可定为唐代之物。可参阅汪庆正《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并序〉真迹考》(见《〈千年遗珍〉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海博物馆2006年)。此帖拖尾上有王世贞两次题跋墨迹。褚遂良摹《兰亭序》,因写于黄绢上,故又名《黄绢〈兰亭〉》。王世贞定为真迹并题跋云:“书法翩翩逸秀,点画之间真有异趣。襄阳所称庆云丽霄,龙章动采,庶几近之。”又云:“此本藏深山民间,落黄拾遗熊手,以百三十金售余。后有襄阳题署,備极推与。”其实“黄绢本”是伪物,后来翁方纲在《米苏斋〈兰亭〉考》中定为是晚明之物。此帖拖尾上米跋则是从“游相本《兰亭》”拓本上临摹而来。可参阅拙文《〈兰亭〉原无褚临本》,此不赘述。今学者已多定“黄绢本”是伪物,且书法拙劣。王世贞将真迹疑为米摹,而将伪物鉴为真迹,主要是他过分相信了米芾的《书史》或鉴定结论。他的某些失误,是受时代条件所限,不足为奇,亦无需苛评。
王世贞除了法书、法帖和碑拓鉴藏之外,还是名人墨迹、信札收藏的古今第一人和真正的“老祖宗”。在王世贞之前或之后,收藏名人墨迹和信札者并非无人,但多收藏大名家作品,比如专收藏“宋四家”或赵孟頫等,但绝少有意识地系统性和按地域性收藏某个时代书家、文人群体的墨迹。如就私人收藏而言,其藏品数量之多,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比如《宋贤遗墨》、《杂宋元墨迹》、《六大家十二帖》、《宋名公二十帖》、《元名人墨迹》、《诸贤杂墨》、《三吴诸名士笔札》、《先大父交游尺牍》、《国朝名贤遗墨五卷》、《续名贤遗墨卷》、《吴贤墨迹》等,他对许多鲜为人知者,还予以生平考述。当然其中可能有伪赝之作,所以他也怀疑有些名家之作“沓拖不称”、“不免墨猪”、“殊草草,不称”、“臃肿不称,令人兴索”等。晚明是这种“集锦”收藏趣尚兴盛的年代,因有些作品是“孤作”,所以根本就无法辨别真伪。而苏州地区又是晚明时期书画和碑帖伪赝的重镇,故王世贞、项元汴、董其昌等鉴藏大家不无“走眼”,也就不足为奇。
今人在研究晚明鉴藏史时,一般注重于书画著录,但对书画题跋则较少留意。但《弇州山人题跋》是一部绝对不应忽视的书画和碑帖研究著作,它不仅在鉴定方法和书画史料上极具参考价值,还在书学、书画和碑帖等交易流通方面,亦保留有颇多史料。王世贞作为当年著名的鉴藏家,他与江浙一带许多鉴藏家或江南故家,以及他们的后人都有过直接或间接的交往,在题跋中也有此方面的信息。比如苏州文徵明家族、陆完家族、黄琳美家族,无锡华氏家族、安氏家族,昆山周六观家族、夏昶家族等。其中昆山周六观是晚明著名鉴藏家,今人几无知者。王世贞在题跋中有云:“六观博雅君子,清言为一时冠,不幸早夭。”(《题跋》卷十二《瘗鹤铭》跋二)
据有学者研究,王世贞《弇州山人题跋》中三百余则所题跋的墨迹,今存世约有十余件。比如: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铭稿》、传柳公权《兰亭诗文》、《黄绢本〈褚摹兰亭〉》、苏东坡《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范仲淹《道服赞》、林逋《杂诗卷》、马远《十二水图》册、《三吴墨妙卷》、《吴贤墨妙》、王宠《白雀诗帖》等,今均收藏于海内外博物馆。
晚明书画鉴藏史和交易史,今已成为美术史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近几年来,海内外有关王世贞书学和鉴藏方面论著日渐增多,成绩斐然。在晚明至清初的整个文人鉴藏家群体中,王世贞堪称一代“风雅教主”。《明史·王世贞传》中有云:“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就王世贞学识渊博、著述等身和口碑人品而言,晚明年间无人能及。就连董其昌也似与他有“三十里”之别,矧他人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