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炮轰如火如荼的中国拍卖行业,北京保利首当其冲。
《纽约时报》炮轰如火如荼的中国拍卖行业,北京保利首当其冲。
《纽约时报》为什么抹黑北京保利?
2013-12-20 14:53:19 来源: 收藏投资导刊作者:毕武英 摘要:2013年12月6日,作为本年度拍卖季最后一场压轴大戏的北京保利秋拍,以28.7亿元人民币的成交总额再次位列全国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榜首。加上今年春拍,该公司以78.8亿元的成交额,第四次成为全球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的第一名。然而,10天之后,北京保利还来不及为自己的成绩进行庆贺,围绕在保利周…
推荐关键字 北京保利 《纽约时报》
2013年12月6日,作为本年度拍卖季最后一场压轴大戏的北京保利秋拍,以28.7亿元人民币的成交总额再次位列全国大型艺术品拍卖会的成交榜首。加上今年春拍,该公司以78.8亿元的成交额,第四次成为全球年度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的第一名。
然而,10天之后,北京保利还来不及为自己的成绩进行庆贺,围绕在保利周边的掌声也还依然此起彼伏,一个刺耳的声音就突然从《纽约时报》传来,打破了正准备收官过年的整个艺术圈的宁静。
12月16日,《纽约时报》官网赫然刊登《保利拍卖公司考验中国艺术品市场改革》,文中以西方一贯对中国的质疑、调侃的写作手法,在承认中国是继美国之后全球艺术品第二大市场的同时,认为内地还是个充斥着诈骗、赝品和拖欠拍卖款的市场,这些因素正在削弱消费者的信心。《纽约时报》称,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措施整顿拍卖行业,之后便话锋一转,矛头直指北京保利,“有国企性质且收入占全国拍卖11%的保利拍卖非但不助改革一臂之力,反而可能成为改革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从一项行业研究发现,去年,北京保利是买家不付款问题最严重的拍卖行之一。”
这个在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位居龙头的企业,在《纽约时报》笔下,瞬间成为一个依仗军方背景,无视政府行业制约,我行我素,搅乱市场的一块难以清除的巨石,牢牢地挡在了政府推进艺术品改革的道路上。而它的执行董事赵旭,这个本来就因做事风格独特,不按常理出牌却在接任的短短几年时间中,将名不见经传的北京保利一举推到中国拍卖市场最前沿的风云人物,也因颇具话题性,被《纽约时报》演绎为一位专权式的人物,“赵旭像国王一样管理着一切,不停查看自己的智能手机,助手们则是来来去去。……一次工作人员在他的办公桌前打开了一幅卷轴,‘我们拍不了这个,’赵旭说,挥了挥手让人把卷轴拿走。”甚至调侃“他在保利总部旁边开了一家私人会所,在这里邀请重要收藏者喝酒吃饭,虽然赵旭说这种会面完全属于社交活动。有一次,他还裹着浴巾,追着一名没有付款的客户来到了桑拿房。”
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的第二天,北京保利迅速对其报道在官网中发出了公开回应,对文章中关于拖欠拍卖款、不按照政府规定提交拍卖数据等“罪状”做出了回应和解释。
“受经济低迷、市场流动性趋紧等因素影响,保利拍卖高价拍品延迟结算问题在2011年底和2012年春较为突出。依据国际惯例,保利拍卖在征求部分委托人同意的基础上,同意部分拍品延迟付款,并针对每一拍品制定了具体的付款计划。经积极努力,截至目前,保利拍卖所有成交额8000万元以上的拍品均已实现全部付款交割完毕,仅有个别拍品有少量尾款尚未支付。”
“报道中称保利拍卖2012年5月底前仅完成34%的成交额过千万的艺术品的交割。作为一家负责任的拍卖公司,保利拍卖基于中国法律规定及国际惯例,依客户要求对重要拍品的结算信息予以保密,加之同意一些客户分期付款,报道所称数字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作为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的普通会员,保利拍卖自加入协会以来,一直以会员身份积极参与、支持和配合协会的工作,并愿在协会的领导下,继续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