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九天》以及相关资料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九天》以及相关资料 00.jpg 九天  【名称】:九天   【拼音】:jiǔ tiān   【注音】:ㄐㄧㄡˇ ㄊㄧㄢ   ◎ 九天 jiǔtiān   [the Ninth Heaven;the highest of heavens] 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驰至九天。——唐· 李朝威《柳毅传》   指时间   指过了具体的九日   如:已经九天了,还不见你过来啊!   指空间    《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九天谓中央八方也。” 汉 扬雄 《太玄·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按,《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玉皇大帝住所   《吕氏春秋·有始》曰:天有九野,谓中央与四正四隅: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方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方曰阳天。   另有一种解释: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疑似银河落九天”中的“九天”就应取此解。    《孙子·形篇》:“善攻者动乎九天之上。”谓兵势难测。《淮南子·天文训》云:“天有九重”。《楚辞·天问》云:“圜则九重。”王逸注:“言天圜而九重。”此九天之为九重天也。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疑是银河落九天”句引征此典。   《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王逸注:“九天,东方曰皞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皞一作昊;变一作栾,一作鸾。”   又《太玄经》、《太清玉册》也有不同的记载。   天空最高处   如:《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天,言高不可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 宋濂 《文原》:“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    具体来说,在中外历史上,凡形容极高、极大、极广、极远的事物,几乎都用“九”来形容的。例如,天很高,便称“九天”、“九霄”、“九重天”;地很大,便称“九洲”、“九垓”,等等。毛词《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飚扬直上重霄九。”这里说的“重霄九”,便是指“上九天”、“九重天”。屈原写的《楚词》,内有《九歌·湘夫人》、《九章·袁郢》。北京天坛公园内,有一处专门为皇帝祭天用的建筑物,名唤“丘”,从栏杆到石块,都是以“九”代天的。比如,砌的石块也都以“九”为基数的。如九块、十八块、二十七块、三十六块……它的园心亭台先用九块石头围城,然后在外面都是用“九”的倍数去砌的。外面第一层三十六块(九的四倍),然后就是四十五块、五十四块,一直砌到九九八十一块为止,这就代表了最高处,即九重天。   上文提及九天也做九霄,而九霄源于《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锐意三山上,托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昆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绛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缙霄也。一说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除天与地用“九”形容以外,还有许多高、大、难的事物也是用“九”来形容的。如皇帝镌“九鼎”,佛教设“九喻”,人生遇到大的灾难叫“九死一生”,死后又称“九泉之下”。   用“九”代天的说法,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如但丁写《神曲》,就有“九曲天”、“火球天”、“月球天”,直到最高一层“水晶天”为止。   第一重日天;第二重月天;第三重金星天;第四重木星天;第五重水星天;第六重火星天;第七重土星天;第八重二十八宿天;第九重为宗动天,即上帝的起居室。   佛教的九天为: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 道教中的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 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   后来用九天形容极高极高的天空。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闾阖 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唐杨巨源《盛世无疆词》之九:晴光五云垒,春色九天深。》唐王涯《宫词》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亦指帝王。宋陆游《蒙恩封渭南县伯》诗:“旋着朝衫拜九天,荣光夜半属星躔。”   《史记·封禅书》:“九天巫,祠九天。”司马贞索隐:<孝武本纪>云:"立九天庙於甘泉。"《三辅故事》云:“胡巫事九天於神明台。”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这个的尺寸,要伞老补充下。。现在我看到这个作品,感慨很多 。。 伞老还是。。。。最好把这个作品再国内做做展览,和老郭联展也可以,杭州是个好地方。。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突出特点是“元气鼓荡”,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是强调“气象”的,尤以“气象浑穆”为最高理想,因为浑穆的气象最接近元气的本然状态——浩浩荡荡,既悠悠不迫又无可阻挡,就像接近入海口的长江一样,平静、缓慢,但是浑劲、有力。这就是“真力”——“真气”鼓荡的力,是一股内力、中含之力,是骨力、筋力而不是“鼓努为力”。“鼓努为力”所表现出来的力度是一种张扬之力,外实而内虚,这是孙过庭强烈反对过的,中国书画强调的不是这种外显的“力”而是内含的“力”,即“内力”,这是一种表里如一、内外皆实的力。骨力是“中含”的,这是真正的内在“张力”,与当前一部分人表现“张力”的方式不同——当前流行的“张力”表现形式不是内在的、自发的,而是鼓努为力,是人为制造的、表面的雄强感,速度和力度以及随之而来的节奏和韵律大多是人为地制造出来的。这种特点,植根于特定的绘画态度和绘画方式。从状态上,远离了哗众取宠和着力表现,不激不励地进行书写,使人想起傅山“写字只在不放肆”的古训;从书写方式上,他擅长圆笔、中锋、逆势、涩行并兼用方笔外拓之法,换言之,是以刀法为主而辅之以笔法,这是其风格形成过程中的技术方面的原因。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歌名: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歌手:布仁·巴雅尔 专辑:天边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 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 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 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 如今终于见到了辽阔大地 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 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 诶~~父亲的草原 诶~~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诶~~父亲的草原 诶~~母亲的河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 请接纳我的悲伤我的欢乐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 心里有一首歌 歌中有我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其中的“五色使人目盲”说的是色彩多了等于没有色彩,全世界有一种艺术,仅有黑白两色:独中国的书法和水墨画,确是艺术的一种至高境界。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8 编辑 忘记了,真忘记了,这个图片在网上的长宽比例是有问题的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9 编辑 [quote]忘记了,真忘记了,这个图片在网上的长宽比例是有问题的 有空把尺寸弄上来,我要做学术研究了。。哈哈哈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9 编辑 除了在人的心里,再没有比旁的地方可以见到更多异彩,更多的黑暗,再没有比那更可怕、更复杂、更神秘,更变化无穷的东西,世界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便是内心的活动。歌咏人心,纵便只是一个人,只涉及人群中最微贱的一个,也得融冶一切歌颂英雄的诗文于一炉,制成一部优越成熟的英雄赞。人心是妄念、贪欲和阴谋的污池,梦想的舞台,丑恶意念的渊薮,诡诈的郡余欲望的战场…… 维克多·雨果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9 编辑 项穆《书法雅言》:“试以人品喻之,谋猷谙练,学识宏深,必称黄发之彦。词气清亮,举动利便,恒数俊髦之英。老乃书之筋力,少则书之姿颜。筋力尚强健,姿颜贵美悦,会之则并善,折之则两乖。融而通焉,书其几矣。若其规模宏远,意思窈窕,抑扬旋折,恬旷雍容,元老无少,难乎名状,如天仙玉女,不能辨其春秋,此乘之上也。初视虽少,强观实老,丰采秀润,符束巍峨,引拂轻飏,气度凛毅,世所谓少年老成,乘之次也……”

TOP

本帖最后由 不系归舟 于 2015-11-29 15:19 编辑 书法雅言》里也有类似的说法:“夫人之性情,刚柔禀殊,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者,惊急无缊;迟重者,怯郁不飞;简峻者,挺掘鲜道;严密者,紧实寡逸;温润者,妍媚多节;标险者,雕绘太苛;雄伟者,固愧容夷;婉畅者,又渐端厚;庄质者,盖嫌鲁朴;流丽者,复过浮华;纤茂者,尚多散缓;爽健者,涉兹剽勇;稳熟者,缺彼新奇。”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