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赵中田:聊城“民谣王”欲捐300万字书稿 (大运河项目有些意思了!)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9-12-3 14:29 编辑

6c626d0c3fc20f2b0b5d1a.jpg 一个农民33年的文化苦旅

    1980年,赵中田高考落榜,家庭贫寒的他选择回家务农。

    那是一个文学狂热的时代,赵中田置身其中不能自拔,立志出书,每天晚上都会伏案创作。

    一天,母亲对他说:“我会唱的200多首民歌、民谣足够你出书的了,你甭在灯下瞎编了。”

    母亲的这一句话,使他茅塞顿开,也彻底改变了赵中田的人生。

    1985年,一部以民间歌谣为积淀的中篇小说《夯歌》完稿。

    赵中田拿着这部小说手稿找到时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的左建明。小说里引用的“夯歌号子”引起了左建明注意。

    左建明给他提出建议:“研究一下运河民俗文化,把它们收集起来,这将是一笔不可磨灭的财富。”

    也就是左建明的这句话,赵中田的生活方式和写作初衷再次发生改变。

    自1985年9月16日,赵中田开始专职挖掘运河民间文化。

    收集这些运河民间文化过程中,他历尽艰辛,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炎炎夏日,顶着似火的阳光前行;腊月寒冬,裹着破旧的棉衣进村入户……

    走村串户中,他已数不清被恶狗追赶过多少次,有一次竟然被一只大狼狗咬得体无完肤。

    他常常自带干粮沿着运河两岸奔走,啃干硬馒头,喝污浊河水,困了就在柴垛下打个盹。

    可是,面对赵中田的来访,有人非常配合,有人却故意刁难,为找到一首新鲜的歌谣,他曾经给人跪地相求,也曾以苦力换取。

    他也曾遇到许多好心人,有的人看他可怜,把他让到家里,端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招待他,有的赠送他路费,希望他在寻歌的路上过得好一点。

    33年间,赵中田行程数十万多公里,跑遍数千村庄进行田野调查,采访数以万计的民间老人,可是他的生活却穷困潦倒。  赵中田的运河文化“书单”

    目前,在中国红十会资助下赵中田将《运河谜谣》已经出版。

    尚未出版的书稿有《运河夯歌》《爱情歌谣》《生活歌谣》、《游戏歌谣》《童谣》《行业歌谣》《谶谣》《四大体歌谣》《红色歌谣》《鲁西俗语》《民间游戏》、《行业民俗》、《生活民俗》《生产民俗》《岁时民俗》、《人生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周天爵轶事》《海会寺传说》《抽礼花》《民间酒令》等。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8-8-10 19:03 编辑

聊城“运河民谣王”赵中田
发布时间:2014-05-27 06:25:25     阅读:75赞 举报



t019a411155ad7b8dcf.jpg

“众姐妹,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快把巧娘迎下来,教咱描凤绣花来。递把剪刀你剪来,剪的花样惹蜂来,送上针线你衲来,衲得衣裳送情哥,情哥把你抱起来!”这是一群对生活和爱情充满憧憬、不知愁的闺中少女
    “众姐妹,乞巧来,红桃绿枣摆出来。快把巧娘迎下来,教咱描凤绣花来。递把剪刀你剪来,剪的花样惹蜂来,送上针线你衲来,衲得衣裳送情哥,情哥把你抱起来!”这是一群对生活和爱情充满憧憬、不知愁的闺中少女。“一怨俺爹娘,爹娘无主张,孩儿的心事你咋不放心上,你咋不给俺打嫁妆?二怨奴的媒,媒人无良心,两家结合全靠你一人,你咋不传信?三怨奴的郎,南堂念文章,上学下学路过大门上,你咋不来望一望……”这是曾经广泛传唱于古运河两岸的一首情歌民谣,讲述了一位闺中少女思慕心上人而不得语的苦闷。“……问问情郎何时病,初三初四没下床。你要好了还叫好,你要有个好或歹,俺把细细麻绳悬梁上。”这是一位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女子。
  这些,只是“运河民谣王”赵中田民谣集里的九牛一毛,这些情歌民谣,就像一粒粒被遗落的珍珠,散落在聊城古运河两岸的乡间草莽,将它们悉数穿缀的,却是一位普通农民赵中田。
  民俗文化是一方精神宝藏,更是一个古老民族的美好记忆。美丽刚烈的胭脂女、山陕会馆门前的情侣槐……鲁西大地的爱情传说数不胜数。这些珍贵的民族记忆一旦消失,就再也不会重现,我们的民族将留下一块块精神空白。
  在京杭运河与黄河交叉处的阳谷县阿城镇赵店村,有一位贫穷却又精神富足的“乡村土秀才”。他历时30多年,默默走遍了京杭运河山东段,用执著与信仰抢救着这段“民族记忆”。他,就是被誉为“运河民谣王”的民间采诗官赵中田。
  千年古运河流水悠悠,流淌过了多少美丽的爱情传说,又见证了多少痴男怨女的悲欢离合,运河爱情民谣,是记录和重现当年爱情传说的重要形式。30多年来,赵中田走遍了运河山东段的每一处村落,穿缀起这些散落在运河两岸的民俗遗珠,家徒四壁、年收入只有4000余元的他自费结集出版了22本、近400万字的运河民俗文化集,其中运河民谣有3000多首,情歌民谣近200首,堪称当代国风,现代乐府。“时代就像列车,你可以把传统文化放在最后一节车厢上,但不能把它彻底地甩走。”赵中田如是说,“七夕节是传统文化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七夕民谣和与其相关的爱情歌谣,更是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丢掉了,我于心不忍。运河民谣申遗,我呼吁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结果,我希望有一天,我的夙愿能达成。”“30多年的坚持与信仰,源自于他内心的家国情怀,他是一个骨子里的文人。”赵中田的老同学这样评价他。


001.jpg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9-1-24 16:13 编辑

他出了两本书了,一本书是《运河谜谣》,一本是《阿城故事》。

这是中国的脊梁!    赵的手机   159     5456      6952

TOP

2018青岛即墨国际民谣节是举办三届了,
希望这种局面会改观!

TOP

本帖最后由 国际码头 于 2019-12-3 15:02 编辑

2015.5   北京电视台编导   林天趣 发了《运河谣》编导手记一文。
2016.6   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2018.      知乎发表赵中田运河民谣信息。


2019.1.30.   雅昌转载《嘉兴日报》信息:《重走大运河》一书出版。

2019.   聊城大学经管学院师生走访赵中田。

            聊城当地民间文学社团《山石榴》选择赵采集的民谣发在微信上。

TOP

一年多了,希望明年开始市场化运作。

       找了几句民俗格言,补充——最贱不过感情,最凉不过人心。
   
        一锅饭喂一群仇人,一碗饭养一个恩人!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