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老,看看我搜集的一些汉陶宋瓷(刚出土的,可惜大多数是残品)
菜园村,在西北角。
“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蓄钱的瓦器。形制不一,蓄满时扑碎取钱。《西京杂记》卷五:“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其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 老舍 《骆驼祥子》八中写道:“他轻轻地摇了摇那个扑满,想象着再加进三十多块去应当响得多么沉重好听。”,实际上就是我们几天所说的储蓄罐,小孩子投硬币于罐中,只进不出,只有等积满后扑碎了它才可取出 。在满清入关后,便忌讳“扑满”二字及其器物。尤其是在用钱救急时,扑满的命运都是粉身碎骨,纳藏散地。摔碎扑满者,扑灭满清也。为此,在清代这东西有点不吉利。
扑满常被诗人写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记得一位高僧诗人曾写过一首叫做《扑满子》的咏物诗。诗中说,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 |